按关键词阅读: 我是歌手
音综会是“遗珠们”的出路吗?音乐综艺似乎给了过气歌手们一个回归的机会。
从《我是歌手》第一季走出的黄绮珊,就是过气歌手通过音综回归的典型案例。据2013年新浪音乐的报道,黄绮珊的百度用户关注度(以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在《我是歌手》播出之后翻了803倍,商演和演出活动也随之而来。
然而,从《我是歌手》到《歌手》,这档老牌综N代已经失去原先的市场活跃度,并在今年也宣布了正式停播。《歌手》的衰落也体现了观众对综艺消费偏好的多变性,对始终如一的模式总会产生倦怠,综艺市场推陈出新的速度似乎还要更快。
根据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热度TOP10的综艺中,选秀类综艺占了6席,这几档综艺均以造星为目的,圈住饭圈者成为赢家。话句话说,留给音乐和歌手的舞台本就不多,更不用说过气歌手了。
文章插图
图源:社会化营销案例库
不过,在政策限制和过渡开发的情况下,现在偶像选秀可能也难以为继了。一年推出300位练习生的选秀模式,在第二三年已经尽显疲态。从2018年的“内娱偶像元年”到2021年《青春有你》取消决赛,偶像选秀综艺的狂欢戛然而止。
更重要的是,音综的造星能力也遇到了瓶颈。像《中国好声音》、快男快女、《我是歌手》、101系选秀这样国民性的选秀综艺已经过了新鲜劲,单一的选秀模式失去生命力。以101系选秀为例,第一届掀起全民讨论的《偶像练习生》,在成团出道之后,其百度指数也呈现直线下滑趋势。
文章插图
即便是全民狂欢的偶像选秀综艺,被关注的更多也是因为一些戏剧冲突和反转情节,加上密集的物料和信息轰炸,造成短期高强度的曝光度,缺少持续且高质量的造星能力。而观众对综艺新鲜感的追求,也要求音综在模式和主题上不断挖掘,音综也出现了向着圈层化发展的趋势。于是乎,通过拼命制造话题和热点吸引关注争抢流量,通过人设标签、故事、戏剧性的剧情冲突去取得热度、提升商业价值,是一条捷径。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音乐人和音乐作品的关注度被分散,也是音综们造星能力越来越弱的原因,音乐成为噱头,而非其路径。
像《天赐的声音》这样的音乐合唱竞技类音综,热度停留在微博热搜上“丁太升与xxx吵架”,实际收视不温不火,收官一期的收视也仅排在同时段第五。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收官战报中,刘惜君与王赫野的合唱曲目《大风吹》在QQ音乐获得1.3亿的播放量,算是节目最火爆的一首歌。可以观察到,像这样的节目设置,对于节目嘉宾而言没有持续输出音乐能力的机会,更偏向制造爆款单曲,而非推出音乐人本身。
文章插图
刘惜君王赫野合唱(图源《天赐的声音》)
2021年,在《歌手》宣布停播,101系选秀在风波中告一段落,《中国好声音》的海选也突然中止的情况下,各大网综与卫视综艺对音综的热情没有消失。今年全网与卫视拟出45档音综,然而爆款走向哪里,还未能知晓。
在这个节点,《谁是宝藏歌手》推出,直接以“向观众推荐华语乐坛被埋没的宝藏歌手与宝藏音乐,为宝藏歌手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为核心概念,似乎是音乐人们完整展示自己的一次机会。
在先前的文章里,音乐先声也总结过音综制造圈层爆款的规律,即“曲+人+话题”三大要素是核心方法论[12]。该节目掀起的讨论与关注,无论是先前的#金海心江美琪合唱静止#,还是5月28日的#满江中年唱跳歌手#,都是作为一次以表演的精彩程度、音乐人自身的“情怀”标签抛出的话题。让人们在被音乐吸引之后,关注到音乐人本身,是音乐人与综艺节目共同获益的双赢,这也为音综如何在热度和质量上实现双重突破提供一层思路。
然而,节目推出之后,也一直被人诟病。比如,抢先在优酷拿下独家版权的《sing again中国版》之前播出,《谁是宝藏歌手》马上就被扒出抄袭韩国综艺《sing again》,把数字歌手换成符号歌手的拙劣让人摸不清符号的意义。同时,微博话题#谁是宝藏歌手王源#的阅读量达到24亿,是#谁是宝藏歌手#阅读量的两倍;节目官博发起的105个与节目相关的微博话题中,有20个微博话题与王源相关。
文章插图
图源:谁是宝藏歌手
稿源:(钛媒体APP)
【】网址:/a/2021/0601/1622539741.html
标题:音乐人|谁来拯救过气歌手?(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