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朱元璋长得极丑、方孝孺被灭十族、郑成功背叛了明朝!
中国有一句话说的是史书是由胜利者出书的 , 在无奈中透露着几分“理所当然”的意思 , 即是你赢了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 别人管不着你也管不了你 。 同时 , 中国还有一句话 , 叫“墙倒众人推” , 甚至让人连无奈的份儿都没有了 , 大家齐动手 , 把一切变成“坏的” , 重新开始“好的” , 而这让人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 但是 , 你有何法?而若把此种行径放在历史上 , 就变成了那句很有名的话——历史是一上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有人为此无奈 , 有人为此愤怒 , 但在无奈与愤怒都不过是一声息 。
清朝的乾隆皇帝“禁书修书”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 , 他把对自己的祖先不“尊重”的一些书收集起来毁了、禁了 , 把另一些对自己的祖先“不利”的书改了、抹了 。 乾隆是不是通过毁禁把自己的祖先改抹成了一个伟大而光辉的形象 , 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重点 , 我们只说有关明朝的几件“被推墙”了的小事 。
有句话说是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我们今天把这话套用一下 , 变成毁欲收其效 , 必先诋其容 。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诋毁一个人 , 就先从他的相貌开始吧 。 清朝人就是这么干的 , 他们深深地知道“毁欲收其效 , 必先诋其容”的道理 , 于是 , 对于明朝的诋毁自然而然地开始于朱元璋的长相 。
在故宫南熏殿所藏的官方正式版历代帝王画像中 , 朱元璋的面貌却与民间通行的“猪腰子脸”大相径庭 , 反而显得天庭饱满 , 地角方圆 , 面如满月 , 不仅不丑 , 甚至还颇有英气 。 但在“民间” , 这个事儿就不是这样的了 , 朱元璋的长相分明有些丑不可观了 , 用很滑稽来说是不够的 , 有人把它总结为“鞋拔子”相、“猪腰子”脸 。
文章图片
朱元璋长什么样 , 我们没见过 , 那时候也没有照相机为他留下一张照片 。 但是 , 有一点 , 我们可以肯定 , 如果真是“鞋拔子”相、“猪腰子”脸 , 谁会跟着他“干革命”呢?长相在这里一下子变得很重要 , 似乎除了朱元璋之外 , 我们从来也没有见过一个“鞋拔子”相、“猪腰子”脸的人取得过“革命的成功” 。 所以 , 要干成大事 , 长相最起码得让人看得过去 。
果然 , 有人开始验证这里面的真假 。 结果有两点:1.画像中 , 朱元璋帽子上的那块白色“帽正” , 就是典型的清代特征 , 在朱元璋本人所在的明代初期 , 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 1.画像中 , 朱元璋的衣服领口 , 也是典型的“广字领” , 这样的衣服在明朝初期同样是没有的 。
文章图片
【《明史》:朱元璋长得极丑、方孝孺被灭十族、郑成功背叛了明朝!】所以 , 验证从结果就有了结论:朱元璋的这种画像是满清王朝或者民间伪造的 。 同时 , 结论从遗传学的角度加以说明 , 即是在明朝后来的皇帝中“鞋拔子”相、“猪腰子”脸都消失了 , 而他们也都是朱元璋的后代 , 基因变异不会来得那么快 。
另外一件事我们说“墙倒众人推” 。 方孝孺这个在明朝的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 但有名不是因为他的学识 , 而是因为他被灭十族 。 但是 , 我们在清人编修的《明史》里 , 并不看到他被灭十族的记载 , 《方孝孺列传》只是说他被凌迟磔杀 , 株连坐死847人 。
文章图片
然而 , 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呢?出处很多 , 主要有清代大学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明末乡贤大家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等等 。 这就是说方孝孺被灭十族是众人“推墙”推出来的 。
事实是 , 明朝官方纪录《明熹宗实录》中也有这么个事 , 不过是当年方孝孺的幼子被人救出 , 在险境中大难不死 , “假借余姓延续方姓一脉 , 至天启二年 , 方孝孺十世孙伏阙上书以闻 , 得以赠恤” 。 这就是说明朝万历年间不但平反了方孝儒 , 还赦免了他流放边境的后代子孙 。
这就是“推墙原理” , 老百姓们说:“我们推 , 把它先推倒再说!”但历史的著书立说者 , 对此采取的态度却是推倒了不说 。
朱以海(1618年—1662年) , 明朝宗室 , 藩王 ,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之后 。 根据《明史》记载 , 崇祯年间 , 朱以海被封为监国 , 但是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 , 朱以海只好难逃到金门 , 在金门因为与郑成功不合 , 被郑成功杀害抛入海内 。
- 日本想让日本演员出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结果被我国直接拒绝
- 最后一位仍在世御医,被关28年,出狱后主动上交祖传秘方
- 《叛逆者》穿帮镜头合集
- 《大秦赋》不止演员像兵马俑,道具也和博物馆里摆的一样一样……
- 《山河令》温周番外45,温客行周子舒弥补童年憾事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影评—缘起
- 《聊斋》小故事 一开始救人 而受人之恩又恩将仇报 到底孰正孰恶
- 《延禧攻略》皇帝独宠璎珞24年,其中的缘由,太后早已暗示了
-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懂《诗经》真的有如此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