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警惕熊孩子被污名化

【警惕熊孩子被污名化】“熊孩子”这个词 , 原本代表着家长对孩子又爱又嗔的态度 , 之后“熊孩子”出现在更多的社会新闻里 , 指代不讲文明的淘气孩子 , 再后来又泛化成了实施了违法活动但还不能适用法律惩罚的未成年人 。 “熊孩子”被污名化之后 , 可能变成极端的负面化标签 , 背后隐藏着重刑主义的冲动 , 认为刑罚万能 , 从而忽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以及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改造 。 事实上 , 这一认识无视未成年人成长的客观规律 , 也是一种舆论里的“棍棒主义”的回潮 。 骂一声抽烟、酗酒、沉迷网游的“熊孩子”易 , 打造一个儿童成长友好型的社会 , 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 保护不是宠溺 。 关键是要警惕“熊孩子”被污名化可能引发的重刑主义、“不教而诛”的机械化思维 。 毁掉一个孩子的前途很简单 , 难的是让走在歧路上的未成年人回归正道 , 这恰恰是法律应该发力的地方 , 也需要舆论的理性回应 。
孩子|警惕熊孩子被污名化文章插图
【孩子|警惕熊孩子被污名化】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