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 , 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 , 这究竟是为何?在这篇文章 , 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
唐太宗“薄葬” , 此地无银三百两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 , 唐太宗最重要的女人长孙皇后在立政殿病逝 , 时年仅36岁 , 她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 。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文章图片
“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 , 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 。 ”
于是在她死后 , 唐太宗李世民昭告天下曰:“皇后节俭 , 遗言薄葬” , 遂亲命匠作在九嵕[zōng]山开凿昭陵 , “因山为坟 , 器用瓦木而已” , 他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 对负责修建昭陵的大臣说 , 昭陵规模“足容一棺矣 , 务必俭约” , 当时的史官也记载:“凿石之工才百余人 , 数十日而毕 。 ”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文章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这些言之凿凿的说辞 , 实际上有两个意思 , 一是说给臣子们看的 , 皇帝陵寝尚且薄葬 , 臣子们就没必要披金戴银的厚葬了 , 为国家节约财富 。 二是说给盗墓贼们听的 , 意思以薄葬之名打消盗墓贼对他们陵墓的觊觎之心 。
贞观十一年(637年) , 唐太宗李世民甚至为昭陵的神道碑亲自撰文 , 他在碑文中这样说 。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文章图片
“王者以天下为家 , 何必物在陵中 , 乃为己有 。 今因九嵕山为陵 , 不藏金玉、人、马、器皿 , 皆用土木形具而已 。 庶几奸盗息心 , 存没无累 。 ”
意思是说里面没有什么陪葬品 , 你们就不要惦记了 , 想从昭陵盗财宝 , 死心吧 , 里面全是些破泥土烂木头而已!唐太宗这几句话显然心口不一 , 尤其在真正的盗墓大贼面前 , 那简直是立下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标杆 , 明摆着财宝无数 。
唐太宗是否真的实施了薄葬呢?那必然是假的 , 他在天下人面前撒下一个大谎 , 他所修建的昭陵内其实珍宝无数 , 引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温韬的注意 。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文章图片
温韬盗尽唐朝帝王墓 。
温韬何许人也?他似乎是天生为了盗掘唐帝王墓而生 , 传说其出生之时 , 有彗星陨落在嵯峨[cuóé]山 , 这在古代预示着灾祸发生 , 又因为距离唐皇陵比较近 , 所以星象家们都判断有人会对唐皇陵不利 , 实际上呢温韬的确算得上是唐陵的“灾星” 。
他在关中做了七年节度使 , 有资源也有能力盗掘唐陵 , 《资治通鉴》记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 , 暴掠雍州诸县 , 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 结合各种史料来看 , 温韬盗唐陵 , 自己曾亲身进入昭陵地宫 , 时间应该在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十月左右 。 其外甥郑玄素曾随同其共进昭陵 , 并记下所见所闻 , 此事记录在宋人笔记《江南余载》中 。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文章图片
温韬乱时 , 玄素随之 , 多发关中陵墓 , 尝入昭陵 , 见太宗散发以玉架卫之 , 两厢皆置石榻 , 有金匣五 , 藏钟、王墨迹 , 《兰亭》亦在其中 。
温韬对昭陵的盗掘行动是毁灭性的 , 几乎将陵墓内陪葬品席卷一空 , 但即便这样 , 历朝历代因为李世民在神道碑上写的那段话 , 一直引盗墓贼不断 , 金人蒙人甚至是民间盗墓贼 , 明知昭陵被温韬席卷一空 , 但还是纷纷潜入昭陵地宫寻找宝藏 , 直到明朝朱元璋为其重新修建并派兵镇守 , 对昭陵的盗墓活动才算逐渐减少 。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
文章图片
结语
唐太宗在碑文上留了一句话,竟引盗墓贼蜂拥而至,这究竟是为何?】历代王朝的帝王陵寝 , 无不想方设法在地宫的防盗措施上想办法 , 而像唐太宗这样掩耳盗铃之术 , 前无古人 , 也后无来者 , 如果不是神道碑上几句自作聪明的话 , 恐怕昭陵也不会如此受盗墓贼青睐吧?真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