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我以弓步的拳势开站,对方两手猛力快速推按我胸膛,我以骶骨至后脚跟形成的腿弓接劲后借助腰胯腿脚地产生的反座弹力边化边发对方,这就是“托胯”的说法和练法。“托胯”名称的来由是取自后弓腿实胯托住前弓腿虚胯的象形。
对于初学者而言,开胯要沉中开,转胯要沉中转,托胯要沉中托,扣胯要沉中扣,挺胯要沉中挺,坐胯要沉中坐;下沉不是往下硬压,稍有硬压,就有僵势。再有腰与胯在生理上是有关联的,如先松腰再松胯就有可能引起腰塌压死胯。当然,有人看看两句“诀窍”就能较快的把胯完全松到位又练出较高的松胯功夫,肯定是高人了;不过,现实中相比之下是所谓名师多见,却是高人少见啊。
【 左搂膝右拗步掌,没松胯就做不到位】
文章插图
经过二十几年的教拳实践,从半数以上的徒弟们身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徒弟们学练了几种松胯功法之后,较快的体悟了从腰胯松沉到脚底,练出了脚有根腿有力的太极拳功夫,不少徒弟把松胯的功夫运用到行拳走架和推手散手中去,徒弟当中有部分人和资深的太极拳爱好者友好交流推手与切磋散手,也和名家名师请教过推手,体验“上虚下实中间灵”,因此对自己和人家的松腰松胯都心中有数,也对自己的松胯练法充满信心。
松胯是态势动作也是感觉
其实松胯是一种胯松了的态势动作,也是一种胯松了的感觉,如同松沉到脚底的感觉差不多。比如有些明师认为自然的坐凳姿势松胯较好,传授给徒弟也较易接受,于是就把这种坐凳姿势的松胯感觉移植到练功习拳,称之坐胯,还形成了功法练习。
对于松胯的感觉,各人的文字表述、语言表达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练法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练拳的阶段层次不同,说法和练法亦不尽相同。比如电脑有高端、中端、低端之分,如果说高端电脑是电脑,中端电脑、低端电脑不是电脑,这样能说得过去吗?
个别人总爱摆显自己的说法和练法怎样正宗,如何科学,人家多出“松胯”、“开胯”之外的十个八个什么胯就以为是错误的说法和练法,得有正确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才能证明啊!倘若你的说法和练法与人家的说法和练法在同等条件下对比过了,证明功效确实较好,出功较快,再出结论也不迟啊!太极拳是讲究身心双修的,只有把良好的心态和严谨的科学结合起来,才能把太极拳更好更快的发扬光大。
学练松胯重在言传身教
拳圈有“教拳不传胯”之说,有些拳师把胯的练法与用法视为珍贵的守功东西,给徒弟传授腰胯要领时,不愿多作细化分解。我听台湾、美国的拳友说:杨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身穿中袍打拳的原因之一是不想让外人看到腰胯动作的变化。拳圈也有“宁传十手,不传半摸”之说,所以说徒弟在聆听了师父的指教讲解后,还得在师父的同意下,用手抚摸一下师父示范动作松胯时骨、肉、皮的变化,这样学法心中有数,比较明白。
文章插图
比如师父示范弓步后腿塌胯时,用手抚摸一下师父的腰部和臀部,就会知道腰部、臀部稍有塌落,也摸到腰部、臀部肌肉是放松的,因此对比想到自己腰部、臀部肌肉如是紧结的话,那不是使后胯松不开了吗?连肌肉都没松不了,筋膜、骨关节又怎么能松呢!
文章插图
回忆林墨根先生以前给我言传身教弓步前腿落胯时,他老人家用手指点在我胯根示意一点一点的松开落胯,使我较快较好体悟了把胯松开的落下感觉和前脚有根、前腿有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