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二 )


泓水之战 , 楚国是不守周礼的 , 而且循礼交战之原则已渐废 , 宋襄公不察 , 仍食古不化 , 败之必然 。 后世可以说 , 他还不懂得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 有道德优势 , 不一定有搏弈优势 , 但春秋时人却不这样认为 。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文章图片
教科书说 , 曹刿是鲁国大夫、军事理论家 。 如果说长勺之战 , 曹刿是以智诈而取胜 , 那么长勺之战三年后的齐鲁柯地会盟 , 曹刿则是以恐怖行为而收回了鲁国失地 。
鲁庄公十三年 , 齐国为盟主 , 组织鲁、宋、陈、蔡、邾国在北杏会盟 , 但惟有鲁国没去 。 齐国进攻鲁国 , 打败了鲁君 , 迫使鲁庄公献出遂邑 , 然后两国在柯地结盟 。 在盟会上 , 鲁国勇士曹沫 , 也就是《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先秦文字中刿与沫可通 , 所以《史记》里的曹沫就是《左传》的曹刿)暗藏利器 , 在盟会的高台上劫持了齐桓公 , 逼迫他归还了掠夺鲁国的土地 。 齐桓公从高台下来后想反悔 , 管仲劝解他不能被劫持了就答应 , 安全了就反悔 , 还要杀劫持者 , 这么做只是出一口气而已 , 却会失信于诸侯 , 从此失去天下人的支持 , 不应该这么做 。 于是齐桓公按照劫持下的盟约履行了义务 。 齐国归还了鲁国的失地 , 但大大提升了齐桓公的声望 。 曹刿的恐怖行为 , 虽然为鲁国讨回了失地 , 但在当时名声很不好 , 不是正人君子光明正大所为 , 而是阴谋诡计和下三滥勾当 。
进入战国时代 , 曹刿式的智诈与暗杀已成为列国工具理性发达的突出表现 , 为礼崩乐坏后胜王败寇的思想者所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