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修不知下半句,落得如此下场

生活中 , 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 构成了人际关系 。 儒家学说讲究中庸 , 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低调 。 因为低调才能走得更远 , 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 古人云:“木秀于林 , 风必摧之” , 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李康的《运命论》 。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 , 如果在一片树林里面 , 有一棵树长得非常的高大 。 若是一场大风袭来 , 高树 , 没有保护屏障 , 容易“咔”的一下 , 就被折断 。

众人皆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修不知下半句,落得如此下场
文章图片
枪打出头鸟嘛 , 反观那些低矮的树木 , 则不易被大风折断 , 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 。 古人便根据这自然现象引申出此话 。
树木如此 , 人也是这样 。 如果一个人太过突出 , 看起来就比较耀眼 , 太过于张扬 。 那么必然会受到猜忌和排挤 , 原因很阴暗 。 比如在职场上 , 领导对有能力的人才 , 内心是矛盾的 , 他一方面希望 , 下属有能力为自己创造效益 , 但是又怕太优秀了 , 不能久居其下 。

众人皆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修不知下半句,落得如此下场
文章图片
在三国时期 , 曹魏有位谋士 , 叫做杨修 , 他学识渊博 , 爱出风头 , 同时呢 , 也非常的聪明 , 聪明到什么程度呢?众所周知 , 曹操 , 是位多疑善变的枭雄 , 很多人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 可是这个杨修啊 , 却能从曹操的一些小举动中 , 猜出他的内心想法 。 更甚的是曹操的一些“潜台词” , 杨修都能将其悟透 , 甚至给说出来 , 令众人感到佩服不已 。 这便遭到了曹操的厌恶 。 几次三番后 , 曹操终于忍不住 , 将杨修以“扰乱军心”为由 , 给处置了 。
众人皆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修不知下半句,落得如此下场】杨修 , 本来可以有大好的前途 , 但是 , 做事情特立独行 , 过于高调 , 不该管的事 , 他要去管 , 不该说的话 , 他要去说 , 最终被处置 。 所以啊 , 老祖宗还总结出更精髓的下一句:“堆出于岸 , 流必湍之;行高于人 , 众必非之 。 ”
如果你聪明过人 , 却不注意收敛自己的锋芒 , 那么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非议 。 这也体现了社会的人心险恶 。 一块美玉 , 如果自己得不到 , 宁愿将它毁坏 , 这就是人性的丑陋心理 。

众人皆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修不知下半句,落得如此下场
文章图片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聪明人宜敛藏 , 而反炫耀 , 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 , 如何不败?”这句话的意思是 , 聪明有才华的人应该掩藏自己的才智 , 如果到处炫耀张扬 , 那么他的言行就跟愚蠢无知的人没有区别 , 他的事业哪有不失败的道理?这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一定要记住的座右铭 。
因为你优秀 , 无意中抢了他人的风头;因为你卓越 , 让那些崇尚“平庸”的人存在危机感 。 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 , 却将挫败留给别人时 , 别人在你的光芒之下 , 还能够过得自在舒服吗?所以 , 我们有时候不能够太出色 , 因为 , 你的出色恰恰影射出别人的无能 。 正因如此 , 便会遭到各种排挤 。
这是一段很有哲理的生存博弈论 , 很多人都把韬光养晦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必要法门 。 真正聪明的人 , 必然会懂得这个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 。

众人皆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修不知下半句,落得如此下场
文章图片
不过呢 , 我们知道 , 树也有参天大树 , 能够屹立不倒 。 而人呢 , 也有贤人、能人 。 也就是说 , 只要韬光养晦 , 到了真正需要展现能力的一天 , 适当的“木秀于林 , 行高于人” , 也是未尝不可 。 但请记住:“熟谷下垂 , 智者谦卑” 。
今天的内容分享到这 , 大家有不同的见解 , 欢迎留言讨论 , 『点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