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啥意思?古人的经验之谈


古人智慧|“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啥意思?古人的经验之谈
文章图片

古人智慧|“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啥意思?古人的经验之谈
文章图片

古人智慧|“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啥意思?古人的经验之谈

【古人智慧|“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啥意思?古人的经验之谈】中国的古籍包罗万象 , 记载着华夏民族文明的发展与历程 , 每部古籍都浓缩着古人的智慧 , 传承给后人的都是无可替代的人类历史的见证 , 而口口相传所流传下来的俗语更是言简意赅地道出一个个的人生哲理 , 取之于民 , 用之于民 , 让人受用无穷 。
俗语就是民间百姓中流传的通俗用语 , 往往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以点概面地说出大道理 , 不像书面上的文字晦涩难懂 , 还需要详尽地了解才明白所表达的含义 , 俗语都是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简洁明了的口语总结出来的经验 , 包括文学、地理、人生、医学等等 , 还有一些和节气有关的俗语 , 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 , 或者表达具有某种意义的想法在里面 。
“好男有毛不鞭春 , 好女有膘不看灯”就是古人的经验之谈 , 这句俗语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这句俗语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 , 又道出怎样的道理呢?
一、小语句大智慧
俗语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代代相传 , 其主要原因就是字数少 , 说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 很容易让人记住 , 毕竟在古代不像现代教育这样普及 , 寻常百姓是根据平时观察的现象 , 或者是亲身的经历而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 , 并用最精练的口语表达出来 , 让人一目了然、熟记于心 。
两淮马裕家藏本的《俗语》中记载:“录古今谚语及方言 , 并标出其原始出处 。 凡经史小学诸书 , 皆见援据 。 其采自说部者 , 并各注书名於其下 。 虽释常言 , 而考证颇近於古 。 ”
这本书中并没有作者的姓名 , 推测是收集古往今来的俗语所著 , 这些俗语都是来自民间 , 而在古代民间大多都是以农耕家庭为主 , 勤劳的农民经过漫长的岁月 , 日积月累总结出自已一套独特的生活经验 , 或对人 , 或对事 , 浅显易懂却也道出人生的大智慧 。
比如“拔出萝卜带出泥” , 这句俗语是典型的农耕生活写实 , 把萝卜从田间拔出来的时候 , 必然会带一些泥土在上面 , 但这句俗语的内在含义并不在于此 , 而是指在做事时不利索 , 引发了一系列的后序 。
在当代“拔出萝卜带出泥”也有牵连之意 , 喻指想要查实一件事情时 , 结果却引出了其他的人或事 , 使事情的发展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 甚至难以收场 。
可以说 , 很多俗语都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 , 还有更多的引申含义在里面 , 用最精练的语言道出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 , 小小的语句渗透着大智慧 , 印证着文明发展中人类思维的进化 , 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
书面上的哲理远不如生活中的俗语来得生动具体 , 相比文字上的晦涩难懂 , 俗语则是平民化、通俗化 , 更接地气儿 , 更有人间烟火的味道 , 并且会根据地域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里面 ,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的俗语 , “好男有毛不鞭春 , 好女有膘不看灯” , 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具体含义吗?
二、“好男有毛不鞭春”
“好男有毛不鞭春”这句俗语的“好男有毛”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 在古代大多都是体力劳动者 , 身体强壮才能完成这些繁重的劳作 , 体毛旺盛的人说明身体健康 , 是个能干活的男人 , 而体毛不多则视为体弱、不健康 , 称不上“好男” , 所以才说“好男有毛” 。
“鞭春”是一个与时令节气有关的季节性农耕风俗 , 据传始于隋炀帝时期 , 隋炀帝属牛 , 看到春季时耕牛劳作便下令让耕牛休息百天 , 没有牛耕地 , 田地荒芜 , 农民敢怒不敢言 , 只能以鞭打耕牛泄愤 。
久而久之便流传下来成为一种风俗 , 称为“鞭春” , 寓意鼓励农耕 , 希望能有好收成 。 但被鞭打的牛换成了纸牛或泥牛 , 在牛腹中塞满五谷杂粮的种子 , 牛腹被抽打破后 , 看哪种农作物的种子先落地 , 就意味着哪种农作物会丰收 。
清道光年间所著的《商河县志》中记载:“迎芒神 , 土牛入至县衙大门外 , 土牛南向 , 芒神西向 , 安神完毕 。 立春日正时 , 备牲礼果品 , 各官偕芒神位前往三献礼 , 至土牛前击鼓者三 , 击土牛者三 , 名鞭春 , 向芒神揖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