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讳有多“金贵”?除了尊长可直呼外,剩下的只有仇人了

云龙时地每难同 , 千古才人恨不穷 。 踏破吴门知几度 , 今朝喜得见尤侗 。
康熙九年 , 黄周星与当时诗名显赫的尤侗相识了 , 两人相见恨晚 , 引为知己 。 于是黄就写了上面那首诗给尤 。
不料 , 当时看到这首诗的人“无不怪之” 。 他们“怪”什么?估计不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的现代人再读十遍 , 也发现不了 。
——注意诗的最后一句 , “今朝喜得见尤侗”——原来在诗中黄周星直呼尤侗其名了!
要知道 , 在古代 , 一个人的大名旁人是轻易叫不得的 。 要么是君上 , 要么是长辈 , 再不然就只有仇人了 。
黄周星虽然大尤侗六七岁 , 但两人属同辈 , 且黄又没尤名气大 , 所以大家都感到吃惊 , 并且认为黄周星非常无礼 。

古人的名讳有多“金贵”?除了尊长可直呼外,剩下的只有仇人了
文章图片
那么 , 古人为什么那么“金贵”名字呢?
因为名是长辈起的 。
屈原在《离骚》中一开篇就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皇览揆余初度兮 , 肇锡余以嘉名 。 ”
意思就是:父亲观察揣度我初生时的模样 , 才赐予我美好的名字 。
由此可见 , 古人认为长辈赐名是很神圣的一件事 , 而名之中又含有长辈的希望和那个时代意识态的内容 , 所以不能乱叫 。

古人的名讳有多“金贵”?除了尊长可直呼外,剩下的只有仇人了
文章图片
至于小名 , 或者叫做小字、乳名 , 虽然大多起得“脏”“乱”“差” , 但须定贴合长辈的心意 , 别人是叫不得的 。
——一直到现在 , “阿猫”、“阿狗”这样的小名 , 别说小辈了 , 平辈在开玩笑时也得掂量掂量!
所以 , 无论阿瞒、寄奴这样的小名 , 还是曹操、刘裕这样的大名 , 当时只有君长辈叫得 。 ——除此之外 , 就是敌人、仇人了!
很难想像诸葛亮和王朗在对骂至白热化时会“孔明兄”、“景兴兄”(景兴为王朗的字)地称呼 , 只有“诸葛村夫”、“王朗老贼”这样道姓指名地骂才痛快!

古人的名讳有多“金贵”?除了尊长可直呼外,剩下的只有仇人了
文章图片
最后 , 不称名的话称什么呢?
朋友、平辈间交往可称字 。
比如 , 尤侗可以称黄周星为“九烟” , 黄周星可以称尤侗为“同人” 。
在文章中称别人可以名、字一起称 。 比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 最后提及同行的人:“庐陵萧君圭君玉 , 余弟安国平甫、安上纯甫 。 ”其中前为名 , 后为字 。
比称字更显文雅或尊重的是称号 。
历代笔记记述文人雅士的事迹时 , 常常有“苏东坡”、“辛稼轩”、“陆放翁”、“草窗”(宋代词人周密)、“易安居士”(李清照)等等称谓 , 即是称他们的号 。
再尊重一点可以称官爵、称地望 , 已故的人可以称谥号 。
比如称王安石为王荆公(官爵 , 被封荆国公)、王临川(地望)、王文公(谥号为“文”) 。

古人的名讳有多“金贵”?除了尊长可直呼外,剩下的只有仇人了
文章图片
如果再尊重些 , 上述那些全都不称了 。
比如子女遇到父母长辈的名字 , 要避讳 。
《红楼梦》中记叙 , 林黛玉念到“敏”(她母亲名贾敏)皆念“密” , 写到时 , 要缺笔 。
为故去的人写碑文或其他文字材料时 , 写的人实在避不开要写的人的名字 , 就在名之上加个“讳”字 。
再有 , 对老师称“子”、“夫子” 。
有人认为记录《论语》的人应该是曾参的弟子 。
他是这样推断的 , 在《论语》中称孔丘为“子”、“夫子” , 称他的弟子一般称字 , 如“子路”、“曾皙”、“冉有” , 唯独称曾参为“曾子” 。 因而 , 记录《论语》的人可能是曾参的门人 。

古人的名讳有多“金贵”?除了尊长可直呼外,剩下的只有仇人了
文章图片
以上就是有关古代人名的一些文化常识 。 当然 , 这些规矩主要对的是古代文化人 , 至于民间 , 就很难讲了 。
尽管如此 , 也够现代人头疼的 。 每每在翻古籍时 , 花样百出的各种称谓让读书人穷于应付 , 叫苦不迭!
其实 , 在当时 , 也有人认为这些规矩是繁文缛节 。
回到文章开头 。 对黄周星直呼自己的名字所引发的众人的“不适” , 尤侗颇不以为然 。
他讲 , 如果是知己 , 称字可以 , 称名也可以 , 甚至叫牛叫马也可以!如果不是知己 , 表面上称你“先生大人” , 心里还可能骂你“老奴小子”呢!
古人的名讳有多“金贵”?除了尊长可直呼外,剩下的只有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