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人体失温后饮酒喝热水,是御寒还是丧命?这份“失温急救手册”请收藏

甘肃一场百公里马拉松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 , 21人遇难 , 这也将一个不尽熟悉的医学名词——失温 , 拉到了大众视野 。 就在去年冬季 , 也有社会新闻爆出:冬夜里喝得浑身燥热的汉子 , 将上衣脱光 , 结果失温导致死亡 。
失温到底是什么?如何判断失温?为啥说失温时喝一杯热水或喝酒都会丧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居旻杰副主任医师 , 为读者厘清失温的一系列认知误区 , 整理出“失温急救手册” 。
四种失温类型了解一下
众所周知 , 人体正常体温是37℃ , 人体本身就是个热源体 , 会与外界热传递 。 一旦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 , 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 , 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 , 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 这就是“失温” 。
失温的程度可以分为四种 , 每种程度危害各有不同 。 居旻杰医生一一解读:
一级 , 轻度失温
体温在33℃-37℃ , 症状: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
二级 , 中度失温
体温在29℃-33℃ , 症状: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
三级 , 严重失温
体温在22℃-29℃ , 症状: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
四级 , 致命阶段
体温低于22℃ , 症状:肌肉僵硬 , 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
如果身边没有体温计 , 该如何判断是否失温了?居旻杰医生说 , 观察行走和语言非常有用 , 如果话说不清楚了、走路慢了、跟不上了 , 那就要怀疑是不是出现“失温”了 。
分完级介入还需“按图索骥”
居旻杰医生提示:失温分完级后 , 还需有的放矢进行介入 。
还能动的失温患者 , 说明在轻中度失温 , 应立即寻找庇护所、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进食碳水化合物 。 如有条件最好生一堆火;不要剧烈活动 , 防止四肢冰冷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通过对人体核心区域加热(头颈、腋窝、腹股沟)补充热量 。
如果已失去自我行动能力 , 意味着进入重度失温状态 , 那么急救包括以下“一揽子”措施:
首先 , 替换掉湿衣服 , 将患者用隔热层包裹起来 , 用布包住热水瓶对患者腋窝、腹股沟、脖子进行回温 。
其次 , 立即将患者向医院转运 。 (如没有条件呼叫120 , 同行者应当制作一个简易担架)
再者 , 如患者呼吸低于6次每分钟 , 要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提升至12-13次每分钟 。
最后 , 如患者出现心搏骤停 , 应立即采取CPR(心肺复苏术) 。
不当的复温 , 可能丧命!
几个复温的认知误区必须提醒 , 居旻杰说 , 不当复温可能丧命!
防止复温过快
对中度以上失温患者的体外复温 , 应集中在核心部位 。 四肢只需要做好被动保暖防止结冰 。 回温时要用布包裹热水瓶 , 并不只是因为防止烫伤 , 而是为了防止复温过快 , 引起低血压和复温休克 。 具体参考每4小时体温升高1℃的速度复温(野外条件下可能有难度) 。
防止复温过猛
较严重的失温患者(中度以上)身体严重脱水 , 体液和细胞液浓度升高 , 身体内的生化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适应低温环境、如果复温过于猛烈 , 可能会出现悲剧 。 例如 , 浸入温水强制复温、把失温患者和健康人放进同一个睡袋“密切接触” , 都会有一定的风险!
喝热水危险 , 太空毯有用
居旻杰尤其提醒:
一 , 严重失温及致命阶段 , 在野外无法复温到正常状态 , 复温只能拖延死亡 , 必须立即转到医院救治 。
二 , 不能给中度以上的失温患者喝热水 , 这会剧烈扩张血管 , 导致低血压 , 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 , 可能会造成复温休克 。
热水所带来的温度杯水车薪 , 但造成的副作用却很大 。 要等患者恢复到轻度失温状态再给其含糖的温水 。
科学的做法是:可以用太空毯、衣物、坐垫、地布、甚至是干草等一切能够用上的隔热物进行包裹 , 太空毯可以减少蒸发散热和辐射散热这两种热传导途径 。 如果实在没有可更换的干衣物 , 在紧急情况下 , 应将湿衣物尽量拧干 , 然后用太空毯包在湿衣服外面 , 阻止蒸发 , 形成一种类似于湿式潜水服的结构 。
喝什么才能有效暖身?蜂蜜水、葡萄糖水等效果最好、最快 。 当身体开始暖和之后 , 慢慢进食高能量食品 , 但仍以高糖分或碳水化合物为主 。 需要提醒的是 , 中度及以上的失温患者 , 很难吸收能量物质实现自我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