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为何一定要鸟尽弓藏,没有其他选择吗!

人走茶凉是自然规律 , 鸟尽弓藏是社会现实 。 古代帝王在打天下时 , 与臣子都是暂时性的合作关系 。
开国皇帝为了调动属下的积极性 , 会给其加官进爵 , 裂土封侯 , 承诺一堆空头支票 , 比如 , 刘邦为了争取韩信 , 给出一顶“齐王帽子” 。 这种非常时期的“圣恩” , 是受当时的形势影响 。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为何一定要鸟尽弓藏,没有其他选择吗!
文章图片
等到天下大定 , 形势发生扭转 , 功臣的作用已经大打折扣 , 甚至会成为皇帝的潜在威胁 , 那功臣与帝王的关系就会由合作变为对手 。
还是以韩信为例 。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时候 , 就已经名声大噪 , 还留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 , 在实力上甚至可以与刘邦、项羽形成鼎足之势 。 韩信对于刘邦的唯一价值 , 就是充当对抗项羽的“打手” 。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为何一定要鸟尽弓藏,没有其他选择吗!
文章图片
项羽败了 , 是韩信的大幸 , 也是他不幸的开端 。 从此 , 韩信失去利用价值 , 他手里的兵马成了刘邦的威胁 , 他的地盘成了汉朝的眼中钉 。
所有的君王在上位后 , 一旦平定外部威胁 , 就会在内部集权 。 集权的过程 , 就会与功臣产生冲突 。 刘邦也有这个需要 , 他要维护皇权和个人安全 , 就会将铲除手握重兵的韩信清理 , 消除其身上的潜在威胁 。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为何一定要鸟尽弓藏,没有其他选择吗!
文章图片
在古代皇权社会 , 只要皇帝没被约束 , 皇帝鸟尽弓藏可以说是一条屡试不爽的铁律 , 君相矛盾、君臣矛盾、皇帝与异姓王的矛盾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 , 只是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
有些皇帝素养良好 , 比较大度 , 方式就会显得温和一些 , 比如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 大家都是兄弟 , 有话桌面上挑明 , 用富贵赎买将领实权 , 兄弟们也能安享晚年 。
有些皇帝出生比较寒微 , 缺少安全感 , 会将权利拽得很紧 , 防功臣就像防贼一样 , 比如朱元璋大肆屠戮忠良;刘邦铲除了了异姓王 , 差点连萧何也给“办”了 。
还有部分皇帝 , 看似没有鸟尽弓藏 , 实际上是综合实力上有心无力 。 比如曹丕 , 他的上位是与世族之间的一次妥协交易 。 还有杨坚、李渊与关陇贵族之间的关系 , 更像是势力均衡的合伙人 。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为何一定要鸟尽弓藏,没有其他选择吗!
文章图片
历史上 , 皇权与臣权始终都处在此消彼长的博弈之中 , 要不皇权集中臣权退 , 要不臣权向前发展 , 皇权被制约 。 等到臣权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 取代皇权 , 曹操、司马懿等权臣都是这类例子 。 皇帝都不愿意被臣子制约 , 更害怕出现司马懿之类的权臣 。
开国帝王往往都是比较有远见的战略家 ,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 , 不会仅局限于当下 , 也会考虑到下一代 。
这帮追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 在自己麾下 , 还能臣服 。 等到第二代帝王登基 , 新皇帝不管是斗争经验、威望还是治国理政的水平 , 往往都不及功臣 。 那个时候 , 功臣还会不会臣服 , 新皇帝能不能驾驭得了 , 这是一个没法预料的问题 。
万一开国之君百年后 , 主弱臣强 , 江山有可能被功臣夺走 , 还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 朱元璋在鸟尽弓藏时 , 很大程度就是为朱标开路;顺治没有吸取这种经验 , 还给康熙留下了鳌拜、三藩等问题 , 差点危及到大清的江山 。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为何一定要鸟尽弓藏,没有其他选择吗!
文章图片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为何一定要鸟尽弓藏,没有其他选择吗!】作为臣子 , 想逃脱鸟尽弓藏的命运 , 要不在实力上能够强大到让皇帝坐下来谈谈 , 像魏晋时的大门阀;要不及时功成身退 , 像范蠡、张良那样当闲云野鹤 , 对皇帝没有任何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