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不强,不可以用兵,春秋各国内政对外交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
【国不强,不可以用兵,春秋各国内政对外交有何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 , 周王朝分裂成多个小国 , 诸侯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 在这一形势下 , 国与国的外交活动更加频繁 , 不同国家之间组成了大小联盟 , 联盟之间战乱不断 。
在诸侯国之间进行外交活动时 , 国家的内政往往会左右外交活动的走向 。 国家内政状况对外交的影响在于 , 每一国的执政集团总是根据内政上的需要 , 来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和内容 。
文章图片
那么 , 春秋战国时期内政状况对诸侯国的外交活动有什么影响?
一个国家处于不同状态的时候 , 外交政策往往也不同 , 这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体系 , 是内政影响外交的常见体现 。 当一个国家的执政集团 , 要下决心解决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时 , 外交上就趋向于求缓和 , 他们要创造外部的和缓环境 , 集中力量解决国内问题 。
文章图片
举个例子 , 秦穆公为了改变本国经济、政治和思想建设的落后面貌 , 一再实行和好东邻晋国的外交政策 。 春秋后期晋国私卿势力渐大 , 政权出现分裂危机 , 他们因而对外疲于争霸 , 在外交战略上寻求与楚“弭兵” , 通过平分霸权来创造北南和局 。
商鞅变法前期本着“国不强 , 不可以用兵”的原则避免对外关系的恶化等 。 因此国家执政集团 , 要用和平外交的努力 , 来避免外部事务对解决国内问题困扰 。
文章图片
当一个国家上下团结 , 政局稳定 , 内政情况良好时 , 外交上一般表现为积极的发展态势 , 或者采取措施克制战略敌手 , 或者伺机制服邻国 , 以发展扩张自己 。 几个霸主集团在创霸时期 , 例如三晋在初为诸侯时期 , 秦国在战国中后期等 , 其外交活动基本上都是这种积极的发展态势 。
文章图片
另一情况是 , 当国内民众与执政集矛盾极深 , 国家政权在国内面临倾覆危机时 , 执政集团往往找借口恶化与弱小国家的交往关系 , 动用国民的异国仇视心理 , 甚至通过挑动对外战争的办法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 , 企图在一致对外的呼声中消融国内矛盾 , 减弱统治集团与下层民众的情绪对立 。
类似这样的案例 , 在春秋战国历史舞台上能找到很多 , 例如春秋初卫公子州呼与石厚谋杀卫桓公后 , 借兴兵伐郑来恶化对外关系 。 齐襄公曾与来齐会亲的鲁桓公夫人文姜产生感情 , 事发后派人谋杀了与文姜同行的鲁桓公 。
文章图片
文姜是齐襄公的异母妹 , 此事在齐国纷纷传扬 , 议论难息 , 齐襄公为了扭转與论 , 遂决定在对外关系上大做文章 , 他认为“郑弑其君 , 卫逐其君 , 两件都是大题目” 。
于是诱拘了郑君子亹 , 将其车裂于齐国 , 不久攻灭了纪国 , 其后出兵护送被逐的卫惠公回国为君 , 这些行为确也起到了一些转换国内论的作用 。 在民怨沸起的情况下恶化某种对外关系 , 既能转移国内人的视线 , 扭转舆论议题 , 也便于借武功以显威 , 立威邻国 , 以挟制国内民众 。
文章图片
有时候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 , 而是随着本国内政的变化而变化 。 例如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内政稳定 , 则其外交战略也相对稳定;而其内政不稳 , 尤其是其政局动荡多变 , 则其外交战略也反复多变 。
举个例子 , 晋国在城濮一战确立后的几十年中 , 内政相对稳定 , 其外交战略基本上是南抗楚国西摒秦国 , 东稳齐国 , 扶持吴国 , 联合宋鲁 , 争取郑卫 , 外交战略保持着较长时间的稳定 , 基本上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 。
文章图片
而城濮战前的几十年 , 晋国数易君主 , 政局动荡 , 光是对西邻秦国就时和时战 , 方针不定 , 外交政策变化极为频繁 。 在春秋战国时期 , 其他国家的外交情况也是这样 。
因为一种状况的内政需要一种状况的外交相适应 , 一种国家政局也必然产生出特定系统的敌友关系 , 内政和外交上的内在联系 , 客观地决定了二者稳定性和变动性上的大体一致 。
- 夏朝|中科大教授:已证实夏朝就是古埃及,国外网友的评论却令人诧异
- 美国|活久见!30张珍贵的老照片,一看就停不下来
- 秦国|台湾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什么样?秦国版图变大,个别朝代非常经典
- 曾国藩|曾国藩告诫我们: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能深交,这是为何?
- 日本想让日本演员出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结果被我国直接拒绝
- 廖化是黄巾起义军,但却活到了蜀国灭亡,他活了上百岁吗?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弑九王,占皇后,末日凶臣蒋玄晖,却成大唐帝国最后一棵柔弱稻草
-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元代瓷器的发展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达3.19米,娶英国妻子,子女过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