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豫论场丨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医药

□悦连城
我是文字工作者 , 每日劳形于案牍之上 , 腰酸背痛是常事 。 一日下楼 , 忽闻快递小哥呼唤 , 猛然回头 , 颈部“咔嚓”一声脆响 , 遂僵如木偶、疼痛不已 。
症急 , 求医于某三甲中医院疼痛科 。 中医师一根毫针纤若银丝 , 破皮入穴 , 提、插、捻、转之后 , 痛苦已消大半;再施以推、拿、揉、捏之法 , 时长不过三刻 , 费用不过百元 , 颈部便恢复如常、活动自如 。
经此一事 , 我对“简便廉验”的中医疗法深有体会 , 对“一纸经方传承千载 ,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的中药文化颇为倾心 。
关于中医药 , 网上存在很多争议 。 有人说 , 它是“三寸银针走天下、几副药汤治百病”的江湖之术;有人说 , 它是内容玄妙、标准模糊的过时经验;更有人极端地将其斥为巫医 。
事实上 , 中医讲求四诊八纲、辨证施治 , 并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万金油” , 也不是故步自封、拒绝交流的“老古董” 。 目前 , 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 , 正规中医院也从不拒绝与西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
就拿这次抗击新冠疫情来说吧!西医研究病毒 , 中医关注症候 , 二者强强联手 , 抗“疫”成绩斐然: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 , 500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河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 , 中医药实现全程覆盖 , 参与比例达99.1% 。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视察时强调 ,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 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 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 , 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 , 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 , 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
作为中医药大省 , 我省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古有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后有“医圣”张仲景坐堂行医、妙手回春的佳话 , 现有河南中医在高铁站巧用银针点“醒”发病患者的传奇故事 。 近年来 , 随着基层中医服务普及、张仲景国医大学建设提速、艾草制品远销海外 , 河南中医药 , 正在以神奇的疗效、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 , 惠及世人 。
【中医药|豫论场丨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医药】现如今 , 中医“一根针、一把草”的刻板印象逐渐褪去——借助5G技术 , 远程“望闻问切”成为可能;“互联网+中药材”模式 , 为药材品控与溯源提供解决方案;“中医+大数据”则对于共享医案资源、提升诊疗水平大有裨益 。
既有源远流长的传统经验 , 又有与日俱新的现代科技——原来 , 你是这样的中医药!
中医药|豫论场丨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医药文章插图
编辑:屈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