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罹难160年,清华教授黛姮带你重返圆明园( 二 )


古建筑让人重新思考“想象力”的价值
在研究过程中 , 发现圆明园所代表的中国园林在18世纪对欧洲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 美国观念史学家洛夫乔伊甚至认为“中国园林是欧洲浪漫主义的起源之一 , 它推动和促成了浪漫主义的转向” 。 雨果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 ”这些评价让郭先生有了新的认识 , 她表示从圆明园、赵州桥、天坛等古建筑来看 , 中国古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 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领先世界的成就 。 了解古人的想象力 , 为现代建设提供借鉴 , 正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意义所在 。
郭先生表示 , 对圆明园的研究会一直进行下去 , 同时数字圆明园也为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项目提供了参考 , 目前已经决定将数字复原文化遗产项目的范围扩大至北京三山五园区域 。

圆明园罹难160年,清华教授黛姮带你重返圆明园
文章图片
从教60年桃李满园
今年适逢郭先生从教60年 , 郭先生的弟子们携带自己的代表著作到现场向恩师汇报 , 并献上祝福 , 清华建筑学院教授贾珺引用了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 表示郭先生跑得比他们这些学生快 , 他们要努力追赶 。
圆明园罹难160年,清华教授黛姮带你重返圆明园】今年也是梁思成先生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周年 。 为了践行梁先生所说的“读跋千篇 , 不如得原画一瞥”的研究宗旨 , 人文清华于5月18日启动“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活动 , 进行了四场大型直播:千年一园看晋祠、千年一窟看云冈、千年一塔看应县、千年一寺看佛光 , 带领千万人次的网友来到千年古建筑现场 , 重新发现中国建筑的壮丽辉煌 , 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 。 五个月前郭先生把《营造法式》交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新闻学院师生手中 , 标志着该活动启动;五个月后郭先生再次来到讲坛 , 带领观众重返圆明园 , 为这个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表示:“每一个历史的研究者都像是一个时间的穿越者 , 一面回到历史中去探寻 , 一面向着未来去传承 。 在这个队伍当中走在前面的是梁先生、林先生 , 还有郭先生和她的同代学者 , 再然后是郭先生的学生这一代 , 还有更多更年轻的清华之内和之外的学者 。 相信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 把中国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延续、传承下去 。 这也是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 , 在圆明园被毁160年之际 , 在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年之际 , 在郭先生从教60周年之际 , 可以告慰前辈、告慰先贤、告慰祖先的 。 ”

圆明园罹难160年,清华教授黛姮带你重返圆明园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