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在浩瀚宇宙中,有一颗名叫“吴孟超”的小行星,永远光芒闪耀( 二 )


现在 , 由这个建议案促成建设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经屹立在嘉定安亭 , 成为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
一条路 , 奋斗不止
吴孟超的手是一双能“起死回生”的手 , 也是一双体贴入微的手 。 他创立的“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 , 对病人则是“慢、拙、仁” 。
从医70多年 , 吴孟超的那双手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 有人说 , 他手上长着“眼睛” 。
1986年 , 一个日本医学代表团带着专业摄制组来到上海 , 想要记录下神乎其神的“吴氏刀法” 。 手术中 , 摄影师转来转去 , 始终对着吴孟超的手部拍摄 。 到肿瘤剥离时 , 吴孟超把手伸进病人腹内 , 头微微抬起来 , 一双眼睛望着天花板 。
吴孟超|在浩瀚宇宙中,有一颗名叫“吴孟超”的小行星,永远光芒闪耀文章插图
摄影师着急了 , 他没法将镜头伸进病人肚子里 , 只能把镜头尽量靠近吴孟超 。 然而 , 就在摄影师调整机器时 , 吴孟超已经把肿瘤剥离出来 , 拿在了手上 。
整整一个上午 , 摄影师寸步不离地围着吴孟超 , 可就是找不到他的“核心秘诀” 。 其实 , 手术做到这个份上 , 腹腔内很多看不见的地方 , 吴孟超都是靠手的感觉 , 这完全源于他对肝脏结构的了如指掌 。
在吴孟超心中 , 没有什么能取代病人的位置 。 他从医几十年 , 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 在冬天查房时 , 他都要嘱咐学生 , 把手在口袋里捂热后再做触诊 。 不仅如此 , 在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后 , 他都要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 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 。 “对我们医生来说 , 这只是举手之劳 , 但病人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 ”吴孟超说 。
“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 , 为了治病可能已花光家里的钱 , 有的还负债累累 。 作为医生 , 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 。 ”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 平时 , 他要求医生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 , 哪种药便宜用哪种 。 在为病人做检查时 , 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 , 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他们带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 , 也决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 他手术时 , 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 , 缝合创面切口也从不用专门的器械 。 “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患者服务 , 器械用一次 , ‘咔嚓’一声1000多块 , 我吴孟超用手缝线 , 分文不要 。 ”
【吴孟超|在浩瀚宇宙中,有一颗名叫“吴孟超”的小行星,永远光芒闪耀】2004年 , 正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的湖北女孩王甜甜痛苦万分——她的中肝叶上长了一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 。 尽管早在1963年 , 吴孟超就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 , 但直到40多年后 , 仍少有医生敢涉足这一“禁区中的禁区” 。
经过多次会诊 , 不少专家建议进行肝移植 。 吴孟超却提出 , 肿瘤是良性的 , 只是手术难度大而已 。 如果做肝移植 , 患者还需要长期进行抗排斥治疗 。 慎重思考后 , 吴孟超决定 , 不做肝移植 , 手术切除这个肿瘤 。
当年9月24日上午8点50分 , 吴孟超走上手术台 。 随着吴孟超的手在王甜甜的腹腔中小心翼翼地分离、切除 , 血渗了出来 。 护士递上消毒纱布 , 一块、两块、三块……用了十多块纱布了 , 血却还是止不住 , 甚至用吸管吸也不行 , 腹腔里的血越来越多 。
手术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 吴孟超快速寻找出血点 , 用手压住 , 用纱布塞住 , 但一根血管处理好了 , 另一根又出了问题 。 2个小时过去了 , 血还在继续往外渗;3个小时过去了 , 又出现了新的出血点;5个小时过去了 , 血还是没有止住 。 而此时 , 已经给王甜甜输了5000毫升血 , 相当于把她体内的血换了一遍……
晚上近7点 , 手术终于做完了 , 摘除的瘤子有9斤重 , 出血量达1.1万毫升 , 吴孟超创造的肝门阻断切肝法 , 前所未有地在一个手术中实施了4次 。 整整10个小时 , 时年82岁的吴孟超一直站着 , 没吃一口饭 , 没喝一口水 , 没上一次厕所 。
5年后 , 王甜甜把自己的婚礼选在了吴孟超赋予她新生的这一天——9月24日 。 王甜甜说 , 这是她的“重生之日” 。
双手托起患者生的希望 , 吴孟超几十年如一日 , 为一个又一个病人打开重生之门 。 这么多年 , 吴孟超不仅收获着病人的掌声 , 也收获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念以及对于医疗大爱的传承 。
1983年 , 吴孟超为一名叫朱科娜的4个月大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 。 19年后 , 长大成人的朱科娜护校毕业 , 来到吴孟超身边成为一名护士 , 用自己的力量为病人送去爱心和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