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人才青黄不接,原因何在
少时读三国 , 令人最感到最悲凉的章节 , 就是秋风五丈原了 。
诸葛亮的逝去 , 让鼎力三足中最弱的蜀汉 , 失去了一颗耀眼的星辰 , 给人以日薄西山之感 。 或许是他的光华遮蔽了其他熠熠生辉的繁星 , 在整个蜀国 , 除了他生前指定的接班人姜维堪用 , 其他能够挑起大梁肩负重任者 , 似乎已经寥寥可数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人才青黄不接,原因何在】魏延算是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 , 但可惜却因有“反骨”被杀 。
由此 , 才有蜀中无大将 , 廖化作先锋之说 。
有人将蜀国人才凋零 , 缘由之一归因于整个国家的人口稀少 , 这种说法未必能够令人信服 。
文章图片
刘备刚入川时 , 因连年战乱和政局未雨绸缪 , 整个国土所拥有的人口还不及诸葛亮离世时的情况 , 但当时的蜀国人才济济 , 武有五虎上将 , 文有凤雏先生及孔明与法正等人 , 这还不算赵云等勇冠三军腹有韬略之将 。 可谓是人中龙凤 , 国士无双 , 天下英才尽入先主彀中 。
即使以当今世界一些人口相对少的小国为例 , 也足以看出人才并不和人口比例成必然关系 , 例如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 , 弹丸之地 , 城中之国 ,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荟萃群英 ,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 , 成一个连水都要进口的第三世界国家 , 一跃成世界发达强国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另外一个可以举证的就是大家熟知的超级小国以色列 , 不再赘述 。
文章图片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得知 , 诸葛亮身后的蜀国人才缺乏 , 原因是没有建立一条通畅的人才选拔机制和输送通道 。
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历史当中 , 人才流动成为了各国竞争常态 , 一个国家重视人才 , 尊重人才 , 高官厚禄 , 虚位以待 , 给人才提供一个任其施展抱负的平台 , 整个国家成为一个洼地 , 一个吸收人才的储水池 , 就可以做到海纳百川 , 让列国其他人才源源不断的为其所用 。 当时著名的商鞅和孙武等无数吸收的外来人才例子都佐证了这一点 。
可惜的是 , 蜀国在人才吸收的问题上 , 几乎是死水一潭 , 作为唯一的例外 , 姜维被诸葛亮视为接班人 , 但他在朝中也为宦官所忌 , 不得不在外屯田避祸 。 一个姜维都不能容 , 谈什么广纳贤才?
文章图片
世间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蜀国有昏庸无能的刘禅做一国之主 , 权臣把持朝政 , 一手遮天 , 压制人才 , 怎么可能天高任鱼跃 , 海阔任鸟飞?给人才提供一个尽情施展才能的乐园?
应该说 , 导致这样局面的出现 , 作为蜀国的灵魂人物主心骨 , 诸葛亮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 他事必躬亲 , 虽忠君报国却乾纲独断 , 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 , 将这种不正常的管理形态持续运行 , 没有系统的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独当一面的干才 , 以至于当他撒手人寰 , 星光暗淡 , 本来应有接班梯队的有为有才的管理国家人员 , 竟然出现了断层和真空 。
这只能说明 , 诸葛亮作为一个总揽全局者 , 缺乏预判和准备 。
- 蜀汉的败亡,原因不在诸葛亮不识时势上
- 三国长寿名将廖化,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他究竟活了多大岁数?
- 魏延的死,是死于他的性格和蜀汉的政治分歧
- 曹丕篡汉之后,忠于汉室的臣子为何不去蜀汉投效刘备?
- 刘禅是真傻还是装傻?你看他给蜀汉五虎上将封的“谥号”就明白了
- 蜀汉灭亡之前,为什么孟获等南方部落不带兵来解围?
- 在历史上,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原因很多,责任最大是关羽
- 赵云去世,蜀汉再无大将?其实还有3位大将,第3位实力直追赵云
- 蜀汉依托天然屏障,可抵挡魏军进攻,为何司马昭首先攻打蜀国?
- 独自带兵到依附刘备,马超为何转变想法,为蜀汉政权建立发挥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