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一):秩序重建( 二 )


但是苏联的体制 , 在不断破坏东正教原有社会体制的同时 , 他得到输入的资源并不多 。
俄国在二战以前主要的输入者 , 就是拉帕洛条约 。

冷战(一):秩序重建
文章图片
(一战后 , 德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签订拉帕洛条约 , 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 。 而且 , 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 , 在经济上互惠互利'' 。 在双方于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 。 )
在俄国对德国开战之后 , 德国就停止了输入 。
1942年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在俄国的领土上长驱直入 。

冷战(一):秩序重建
文章图片
苏德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 , 尽管斯大林曾多次考虑过与希特勒结盟 。
但双方的猜忌最终使战争爆发 , 这种情况下 , 苏联是支持不久的 。
在此之前 , 东正教俄罗斯 , 无论是教会也好 , 封建贵族也好 , 都是有自我产生秩序的能力的 。
而斯大林时代的苏联 , 尤其是集体农庄摧毁了东正教社会最后残余后 , 苏联的生产秩序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 消费者大大增加 , 生产者大量减少 。
我们要知道 , 共产主义存在的几十年 , 所有的共产主义者 , 都是没有办法从马克思本人 , 和早期社会主义者那里获得真正管用的生产秩序的 。
因为不要说是马克思本人 , 还是整个社会主义者 , 他们研究的只是消费分配现有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源 , 无法对存量资本进一步增加 。

冷战(一):秩序重建
文章图片
所以斯大林只能采取了一些妥协式的做法 , 例如允许东正教会重新活动等 , 但是他这个恢复是不完整的 , 效果不大 。
因为东正教主要就是村社组织 , 而像西欧那些封建自治市、资本主义体系都是没产生出来 。
如果恢复了村社 , 那就要把斯大林亲手建立的集体农庄解散 , 就会引发斯大林政治生命的问题 , 他不敢冒这个险 。
就在处于内外交困 , 战争和国内的重工业建设压力都很大的情况下 , 因此必须依靠美国的新输入 , 来取代德国的输入 。
苏联从罗斯福那里 , 通过租借法案得到了大量盟国资源的输入 , 这个资源 , 就是苏联能够抗击纳粹德国和之后进行几十年冷战的根本 , 尽管俄国本身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
简单地说 , 苏维埃俄国之所以能够维持 , 依靠的是一战战败国德国为了报复协约国 , 和凡尔赛条约限制后 , 给自己寻找训练基地 , 把苏维埃俄罗斯当成德意志魏玛共和国的外辅国家利用 。
这些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 , 帮助俄国度过了初期最艰难的20年 。
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 , 美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但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 。
但政治和组织上 , 还是德国起的作用最大 。
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前 , 为了维持自己的军事传统 , 把大量的德国军官送到俄罗斯 , 红军军官主要是德国人培养出来的 。
20年代那些构成苏联经济骨干的企业集团 , 主要也是德国的组织和技术 。
没有这些东西 , 俄罗斯的计划经济是根本无法运转下去的 , 东正教俄罗斯原先的组织生产能力就跟差 , 非常依赖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 虽然说比较低级的像是农业和轻工业 , 自己能够产生 。
但是军工生产体系 , 和作为社会轴心的国企管理体系 , 如果没有德国的输入 , 和美国的资金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
二战爆发以前 , 苏联学校的主要外语是德语 , 组织方式也是从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学来的 。 苏联成立后 , 除了集体农庄以外 , 所有经济结构 , 像国家垄断经济 , 都是从德国学来的 。
二战爆发 , 失去了德国这个秩序输入后 , 同盟国为了对抗轴心国 , 通过租借法案 , 俄国又从美国那里得到了更多更丰厚的输入 , 填补了这一空缺 。
在联合国成立以前 , 美国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系真正的输出者了 , 英国和俄国从经济上来讲 , 都是美国的分支机构 。
美国在二战中对各国的援助 , 英联邦312亿美元 , 占比65% , 苏联112亿美元 , 占比23% 。
所谓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二战以后的主要成就 , 全部都是依靠美国在二战期间 , 给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
包括重工业 , 军工技术 , 这些都是美国打下的基础 , 所以说 , 冷战时期的美国 , 从技术上讲等于是和自己的影子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