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与陈世美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摘自公众号(家风研究院)
《论语·里仁第四篇》第十六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云说】
利 , 是人之所欲 。 人要生存 , 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 就不能没有对利的追求 。 人还要求不断改善生存条件 , 过更好的生活 。 这都是人之常情 。 但是 , 对利的追求 , 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 , 应当不失德义 。 如若我们取了不义之利 , 则心不安 , 受之有愧;而且他人不服 , 法也不容 , 甚至后患无穷 。
宋代教育家陈普说 , 利出私情害万端 , 义循天理乐而安 。

关羽与陈世美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文章图片
为了眼前一时的不义之利 ,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身败名裂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
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德义于不顾的人 , 是有失人格的人 。 这类人定会为人所不齿 , 遭人唾弃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 , 可多考虑一下义的方面 。 “义”就是“宜”:看看这个利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 。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 , 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 , 独自投奔河北袁绍 。 曹操使用计策夺取了徐州的下邳 , 把关羽围困在一座土山上 , 派遣跟关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来劝降 。
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 , 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 , 就立刻去投奔 。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曹操爱才心切 , 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 , 汉献帝还任命他当偏将军 。 后来曹操跟袁绍交战 , 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 , 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 , 为曹操解围 , 立了大功 , 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 还专门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
在随后的战斗中 , 关羽又诛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 , 正是这次战斗 , 刘备知道了关羽在曹操手下 。 不久 , 关羽也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 , 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 , 当时就写了回信 , 由来人带回 。

关羽与陈世美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文章图片
关羽把刘备兄长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 , 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 。 曹操知道他的来意 , 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 , 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 , 都见不到曹操 。 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 。 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 , 就写了一封信 , 派人送到相府 。 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 , 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 , 带着以前的部将 , 护送着两位嫂夫人 , 向着官道进发 , 去投奔刘备了 。
关羽 , 是中国见利思义的典型代表了 。
子曰:见利思义 , 见危授命 ,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亦可以为成人矣 。 什么意思?
孔子说 , 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 , 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 , 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 , 这样也可以成为以为完美的人了 。
实际 , 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就是取财有道 , 做人不破底线 。 先义而后利者荣 , 先利而后义者辱 。
传说中的陈世美显然做得差一些了 。
陈世美的妻子供他读书 。 他后来在科举中中了状元 , 后来做到了驸马 。 他的妻子来找他 , 他不但不认 , 还派杀手追杀她们 。 这事让皇帝知道了 , 让包拯审判 。 后来被铡 。
每个人都要追求利 , 但一个必须的条件就是:要符合义 。
如此而已!

关羽与陈世美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文章图片
关羽与陈世美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