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宣帝|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实在高明


晋宣帝|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实在高明
文章图片

晋宣帝|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实在高明
文章图片

晋宣帝|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实在高明
文章图片

《左传·定公十四年》言:“勾践患吴之整也 , 使死士再 , 禽焉 , 不动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死士”二字 , 而在之后的各种历史事件中 , 死士的存在意义 , 死士的组成方式 , 死士的构建过程 , 都一一得到了补充 , 并将其含义最终定调为“敢死勇士” , 其任务也一般是突击和暗杀 , 只是能被称为“死士”的人员其实有两种 。
一种是以个人为划分可称为“死士”的 , 他们一般还有别的称号 , 就是“刺客” , 比如说荆轲、专诸、聂政、豫让等 , 如果刺的对象是名士而且有正当理由的话 , 很容易留名下来被树立典型;另一种是以集体为划分可称为死士的 , 这一类人都没有名字 , 因为他们往往不会一个人行动 , 干的事情也未必光明正大 , 相当于一支没有退路的私兵 。
【晋宣帝|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实在高明】第二种死士更受古代上流阶层人物的青睐 , 因为它的威力和作用 , 显然是一个人比不了的 , 司马懿家族就曾凭借死士成功政变夺权 , 先说到公元239年司马懿本来受命辅政 , 不过跟他一起辅政的曹爽排挤他 , 自己一人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 , 司马懿蛰伏了那么久 , 怎么可能甘心在政治斗争中偃旗息鼓?
公元247年司马懿装病避开了曹爽的监视 , 放松了一干人等的警惕 , 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 并且在公元249年曹芳带着曹爽去拜谒魏明帝陵墓的时候起兵政变 , 政变结果当然是司马懿成功 , 曹家以及曹家的附庸全部被诛三族 , 司马家正式将整个魏室握在手中 。
可大家也都知道 , 前面司马懿都被架空了 , 他的兵怎么来的?《晋书·景帝纪》记载有:“帝阴养死士三千 , 散在人间 , 至是一朝而集 , 众莫知所出也 。 ”司马懿一家早早就在全国各地养了3000死士 , 当司马懿吩咐下去之后 , 司马师和司马昭就将之聚集起来 , 在此次政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当然相信大家都对死士的忠诚有疑问:古人 , 或者说司马懿一家又是如何保证死士一定会甘心为自己赴死 , 一定不会出卖和背叛自己?他们又是如何培养死士 , 并最终发挥巨大威力的?当然司马懿一家的手段其实很高明 ,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收养弃婴作为死士 , 古代弃婴遍地 , 不少县志都记载过“兵士苦役 , 生男多不养” 。
这些弃婴之于死士是最好的对象 , 好在一个是思想上还没有开化 , 未曾经历过启蒙 , 比较好教育;一个是可以用恩人的身份去培养他们 , 因此能够获得道德上的高位;然后从洛伦兹印刻现象的角度出发 , 虽然暂时这个现象还未人身上得到印证 , 但有研究表明在新生命关键期 , 人容易对让自己摆脱困境的人产生心理到行为上的依赖 。
其次就是以利益相诱 , 这通常对年龄稍大的人比较有用 , 可以明码标价需要付出生命 , 在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 , 还真有不少人为了钱或权 , 当然也是为家人的生活更好而卖命 , 唐朝陈子昂曾上书《上军国机要事》言:“臣欲募死士三万人 , 长驱贼庭 , 一战扫定 。 ”这里的死士就是“招募”而来的 。
这一类死士最好的地方就是都抱着必死的态度来 , 基本上个个不是家中家徒四壁的拳脚农夫 , 就是饥寒交迫的江湖侠客 , 想着活下去就有钱 , 还能和家人逍遥快活 , 于是就会拼命活下去 , 杀的人就越多 , 冲劲就很强悍 , 当然这一类死士一般都不是终身制 , 相当于一次性的存在 , 事情完成后会立即进行遣散 。
第三是好吃好喝供着 , 他们的学习有多苦 , 日子就会有多好过 , 干的事情有多惊世骇俗 , 吃的东西就有多山珍海味 ,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不少刺客的故事 , 且经常强调 , 如果某位君主获得了某位刺客 , 都会对他们很好 , 比如吴公子光“既得专诸 , 善客待之” , 比如智伯“既得豫让 , 甚尊宠之” , 比如严仲子“黄金百溢为聂政母寿” 。
这其实与古代不少军事战役中 , 如果要杀出重围 , 那么前一天晚上会将粮食吃光 , 然后破釜沉舟的心理模式一样 , 而这样一来 , 人不会觉得你许诺的荣华富贵是虚妄 , 是在画大饼 , 因此会更信任 , 也更卖力 , 二来也不会受到生活琐事的困扰 , 没有办法沉浸在任务当中 , 反而会更投入 , 更诚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