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碘|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广东在沿海,还需要补碘吗?( 二 )


第二 , 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 最好避光保存;
第三 , 有关实验表明 , 加碘盐加热20分钟碘含量减半 , 而加热1小时以上几乎成为无碘盐 , 为减少碘损失 , 菜品出锅时放盐 。
能不能“多食海产”代替吃碘盐?
每日食足够的海产品 , 确实是能够满足人体碘需要量的 , 不过 , 实际上太难能做到的了 。
干海带(可食部 , 下同)是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的 , 约为36240μg/100g , 但带鱼、濑尿虾、棱子蟹等海产品含碘量则低很多 , 约为40μg/100g;未加碘的海盐则几乎不含碘 。 广东人爱吃的基围虾 , 含碘量为16.1μg/100g , 每天要吃超过750克才能达到成年人正常需碘量(120μg)!
因此 , 从经济、方便、实用和安全角度考虑 , 食用碘盐补碘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
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后 , 就不用食用碘盐了吧?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基本措施 。 即使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 仍然要坚持食用碘盐 。
这是因为 , 碘缺乏危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造成 , 而自然环境缺碘现状是难以改变的 。 我们能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状态是因为食用碘盐的防治措施落到实处而取得的成效 。 如果中断防治措施 , 碘缺乏危害肯定会卷土重来 。
比如 , 欧州的德国和英国 , 在五、六十年代由于措施得当 , 碘缺乏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 但由于防治措施中断 , 造成碘缺乏病病情回升 。
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控制了碘缺乏病以后 , 仍要长期科学补碘 , 才能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
难道不用担心碘过量吗?
省疾控专家指出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 长期过量会产生危害 。 碘过量的原因很多 , 常见的有:
①水源性碘过量:由于外环境饮用水碘含量超标(大于100μg/L)造成人体长期碘摄入过量 。
②食源性碘过量:长期大量食用高碘食物(海带、海草类等)所致 。
③药物性碘过量:服用或注射高碘药物或制剂所致(如胺碘酮、碘油造影剂等) 。
专家指出 , 碘过量的危害包括急性碘过量和慢性碘过量引起的危害 。 由于甲状腺自身具有调节机制 , 一定时间内的碘摄入过量 , 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甲状腺功能紊乱 。 但长期碘摄入过量可导致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和功能紊乱 , 进而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生 。
按照广东全省一般人群的食盐强化碘量水平、摄盐量等计算 , 每天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100μg , 加上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 , 每天摄入的碘共约120~200μg之间 , 能达到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120μg/d)需求 , 而这个量又远低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600μg/d) , 是安全和可控的 。
“假如 , 个人某天或短时间内食用较多的海产品 , 即使当日/次摄入的碘超过600μg , 但因不是长期性或经常性的 , 所以也不用担心会发生碘过量 。 ”专家说 , 倡导健康饮食行为 , 可避免食源性碘过量的发生 。
有“食盐加碘导致甲状腺癌高发”的说法 , 是不是真的?
近年来 , 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 , 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 , 甲状腺癌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
另一方面 , 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 , 特别是高分辨率B超和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 大幅度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
目前 , 尚无证据表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的现象有关联 。 全球主要国家 , 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 , 无论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 , 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 。
文/广州日报·新媒体采访人员:何雪华 通讯员:粤卫信、粤疾控
图片:人民视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