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系|魔幻选秀,荒诞落幕( 二 )
然而,101式选秀并不是蒙牛“膨胀”的开始。早在2004年的超女第一届,蒙牛就凭借与节目的冠名合作完成了25个亿的销售目标,那是它第一次尝到选秀节目的甜头。2016年《超级女声》重启时,蒙牛开始了一边冠名一边卖货的营销方式,也就是引发如今的倒奶事件的雏形。后来,101式选秀兴起,乘着更工业化、更网络化的秀综东风,蒙牛将“买奶打投”的玩法不断优化,衍生出一条以奶卡、奶票为核心的打投产业链。
文章插图
所谓“奶卡”,指的是一箱里面可以拿到一张投票卡,而“奶票”则是每瓶奶打开后奶盖上印有的二维码,后一类直接导致了“倒奶”事件。粉丝们买赞助商的产品,是冲着里面印有二维码的瓶盖去的,奶制品反而成了一种拖累。但是打开了瓶盖的奶无法进行二次销售,只能被倒掉。
那么,蒙牛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对于粉丝来说极其不方便的打投方式?因为印在瓶盖上的奶票对厂家更有利,消灭了二次销售,才能达到更多的销售额。而且,打投被倒的这款奶产品 ——“XX轻乳”,被称为饭圈特供,低质高价,在大众市场中并无太多竞争力,销量全靠饭圈拉动。
然而,“倒奶”只是魔幻选秀的冰山一角,愈演愈烈的饭圈打投游戏已然是让人目不暇接。虽然饭圈集资曾被官媒点名批评,但实际上,暗里的集资从未停止,并且已经发展到跨圈层式battle集资,如八竿子打不着的《创造101》女团对SNH48系。在主榜之外,赞助商开设的以资源、曝光为名的副榜也越来越多,粉丝不得不进行多线操作,疲于做数据和氪金。
文章插图
资本越是催得紧,粉丝们就越焦虑,最终,这种“为爱发电”演变成一种饭圈内部的PUA。当粉丝没有完成集资目标时,后援会甚至会开启惩罚措施,要求粉丝继续打钱、控评反黑。
101系选秀将何去何从?近来,劣迹艺人受到频繁关注,这次监管部门也将重点放在了艺人专业素养以外的舆论形象上。前文《通知》中,对于网络综艺节目的全民pick选拔机制也做了限制,称选秀节目应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业界代表、观众代表的综合评价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和晋级标准。
历史来看,超女快男和101系选秀成功的原因都在于通过民选方式造星,加强了偶像与粉丝的羁绊和粘性,平台、商家也从中获利,而新规已经明令禁止该种选拔方式。所以,此次新规看似只是禁止了选秀节目的花钱买票的打投环节,但其实更意味着偶像选秀的黄金时代的结束。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可能在偶像产业发生,将繁盛一时的偶像经济带入寒冬。
当粉丝打投经济被明令禁止,品牌方大多只能以品牌赞助的形式在节目中露出,无法直接转化成产品销量,这也必然对节目的招商带来负面影响,甚至101系选秀很可能被平台放弃。如果选秀节目无法继续,视频平台将会失去重要的流量来源和一项大头收益,经纪公司的练习生也失去了快速上升的通道,而赞助商失去的也不只是一个品牌输出渠道,以打投、集资为主营业务的追星平台无疑也将受到影响。
一名头部综艺制作人在“深燃”的采访中表示,这类选秀头部综艺的总冠名费在2亿左右。这么大笔钱投出去,怎么收回来?正如前文提到,奶票的诞生,就是为了让“码”和“奶”同时被消耗掉,彻底打掉“取码奶”的残值,封锁二级市场的流通可能,粉圈对销量的拉动效应由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 101系|魔幻选秀,荒诞落幕】最新的调查视频显示,被雇来倒奶的人,倒一箱只能赚一元钱。在这条倒奶产业链中,稳坐收割链条顶端的,其实始终是奶企。但是,广电新规能影响奶企继续营销吗?如今的舆论场中,倒奶是饭圈的错,煽动投票是平台的错,唯独奶企的营销看似合法合理。但是相关的微博评论中,粉丝仍在不甘心地追问:“能否查清雇佣倒奶的是供应商还是粉丝?”
文章插图
而对于101系选秀来说,其影响是伤筋动骨的。那么,未来是否还会有新的选秀出现?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不言而喻,正如张辉在提到巨额赞助费时,说:“平台是一定要做选秀综艺的。”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个新规其实与当年超女停播时的新规非常类似。因此,对综艺节目的整改或许只能让这种形式暂时熄火,只要其中还有利可图,就会出现更新更受欢迎的选秀节目,毕竟这是人民群众永不会抛弃的娱乐需求。
- 249亿光年外发现本不该有的星系,天文学家:早出现26亿年?
- 飞出177亿公里,即将冲出太阳系牢笼前,传回一张难以置信的图片
- 18位永远留在太空的宇航员,最远一个已穿越冥王星,将离开太阳系
- 如果银河系中隐藏着大量外星人,多半藏身于冰下黑暗海洋之中
- 玻璃罩|治愈系风格融合解密方式,《小王子的幻想迷境》手游测评进行时!
- 体系|《隐秘的细节》第四集 由分封体系、继承制度揭示“何以中国”的真正意义
- 王钊|王一博签名照缓和父女关系:律师帮女儿追星,家庭地位也随之提升
- 选秀节目|客观来说,创系列的节目是明显比其他的男团女团选秀节目要好看的
- 担任|先后担任《非诚勿扰》合伙人的黄澜和黄菡是什么关系?如何评价她们?
- 唐汉霄|不定义音乐的《为歌而赞》,正在重新探索音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