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折色”“长行”三百年(下)
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道光至光绪时期:走向程式化
进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道光、光绪) , 广彩步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纹饰色彩绚丽、构图逐步程式化 。
在用彩方面 , 这一时期主要使用西红、干大红、绿彩、金彩、蓝彩、麻色等 。 金彩的使用更为大量;蓝彩是粉蓝的颜色 , 掺入了较多的玻璃白 , 与前期的法蓝(水青)有所不同;茄紫色已基本不见;麻色仍然是单用和与其他颜色搭配使用的都有 。 总体来说以大红、大绿、大金为主色调 。
在纹饰构图方面 , 道光时期还能见到少量的通景画 。
文章图片
▌[清·道光]广彩开光人物故事图大碗广东省博物馆藏
【广东省博物馆|“折色”“长行”三百年(下)】同治、光绪时期则基本都是开光布局 。
文章图片
▌[清·同治]广彩人物纹双耳瓣口瓶广东省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
▌[清·同治]广彩人物纹长颈瓶广东省博物馆藏
开光的边饰 , 在道光至同治时期还没有完全定型 , 有双龙戏珠纹开光、双夔龙纹开光、连续“回”字(如意云)纹开光等 。 到同治至光绪时期 , 则形成了固定的开光边饰模式:以连续的“C”字形线条构成开光的分隔带 , 中间绘花草或花蝶、花鸟纹 , 把绘画的面分隔成四、六、八个开光不等 , 在开光内绘人物与花鸟图案 , 两两相隔、相对 。
文章图片
▌[清·光绪]广彩人物折腰盘广东省博物馆藏
至此 , 在经历道光时期短暂的过渡之后 , 同治、光绪时期广彩已完全进入程式化的阶段 , 并且这种风格成为了广彩的传统特色而流传至今 。
人物纹饰的题材方面 , 此时可能是由于鸦片战争之后 , 清朝在国际上的地位下降 , 已不见“满大人”的纹样 。 乾隆、嘉庆时期 , 欧洲人来定制西洋人物纹样瓷器的兴盛阶段也已过去 , 因此西洋人物的纹饰也极为少见 。 此时基本上都是绘明装人物 , 流行人物众多、场面喜庆的家庭生活或庭院生活情景的图案 。 清晚期出现了少量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纹样 。 此时人物的画法依然是“折色人物”和“长行人物”并用 。 从传世的器物来看 , 此时以看样选购或选样订制的瓷器为主 , 来样订制的只有少量的纹章瓷 , 其他来样定订制的瓷器较之前期数量大为减少 。 绘画水平明显较前期逊色 。 广彩瓷器在这个阶段所出现的变化 , 主要体现在题材的萎缩、画法的定格和纹饰构图的程式化 。 究其原因 , 主要还是市场的因素 。 1710年 , 德国迈森瓷厂成功生产出优质瓷器以后 , 欧洲自产瓷器逐步开始与中国竞争市场 , 导致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外销自18世纪后期开始渐减 。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 , 标志着广州至北美洲航线成功开通:从纽约启航 , 绕过南非好望角 , 穿过印度洋 , 到达澳门后再沿珠江而上 , 最后到达广州黄埔港 。
乾隆五十四年 , 美国商人又开通了美国至广州的太平洋航线:从波士顿港口出发 , 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 , 穿越太平洋直达广州 。 广州至北美的航线开通后 , 广彩的销售市场主要转向美国 。
与欧洲以社会上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不同 , 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 美利坚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当时美国广为流行的金色调装饰风尚 , 导致了广彩瓷器向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的风格转变 , 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 。 这种装饰风格构图丰满、色彩绚丽 , 成为广彩的典型特色并延续至今 。 同时 , 由于产量大增 , 导致了纹饰构图逐步走向程式化 , 广彩的“式多奇巧 , 岁无定样”特点成为了过去式 。 清末至民国时期:文人的介入民国时期的广彩瓷器 , 仍然延续传统的风格 , 即晚清形成的程式化风格 , 乏善可陈 。 清末至民国初期 , 因岭南画派画家们的介入 , 使广彩的部分产品短暂地出现了另外一种风格——在瓷器彩绘中融入中国画的技法 , 广彩画面中出现了类似浅绛彩和新彩的特点 。 绘画题材有的暗寓了政治性 , 这在广彩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
清末至民国初年 , 以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部分先驱 , 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 回到广州后 , 他们与一些知识分子组成“广东博物商会” , 并在广州珠江南岸宝岗附近的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设置画室 , 表面上从事彩瓷绘画工作 , 实际上是作为支援民主革命活动的掩护 。 之所以取名“博物” , 意指学习西方变革维新、开启民智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大秦赋》不止演员像兵马俑,道具也和博物馆里摆的一样一样……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