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诊断率从8%提升至80%,儿童晕厥“中国处方”成世界指南( 三 )


此后 , 他又在直立倾斜试验的基础上 , 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儿童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 , 通过临床研究 , 建立了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的判定指标体系 , 提出了我国儿童晕厥的关键诊断技术体系 , “其实也就是让孩子站一会儿 , 根据他的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变化情况判断其晕厥的基础疾病或病因 。 ”杜军保介绍 , 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诊断方法 , 能让70%左右“不明原因”晕厥的孩子都得到明确诊断 。
国内首家儿童晕厥专业门诊也由此创建起来 。
晕厥|诊断率从8%提升至80%,儿童晕厥“中国处方”成世界指南文章插图
杜军保(右三)带领团队查房
以往 , 国内外对儿童晕厥的诊断 , 常常采用“大撒网”式的检查 。 所有晕厥患儿看病先要做一批检查:头颅CT、磁共振、脑电图及其监测、脑血流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测、血液生化化验……繁琐的检查 , 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浪费 , 也给患者增加了不便和痛苦 。
针对以往诊断上的误区 , 杜军保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儿童晕厥诊断程序 , 将诊断过程简化为两步:第一步仅仅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卧立位血压、心率记录 , 就能找到部分患儿的病因;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关检查 , 必要时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 , 便可使大部分患儿确诊 。 这一儿童晕厥诊断策略 , 使儿童晕厥的诊断率达到81.1% , 使每个患儿的平均检查费用显著下降 , 平均住院日从14天缩短为5天 。
在此基础上 , 2005年 , 杜军保和团队进一步发现了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012年 , 他又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儿童直立性高血压……这些新发现 , 不断填补着国际上关于儿童晕厥疾病的空白 。
赤诚求“新”
找到病因只是第一步 , 杜军保又开始思索:如何根据不同病因 , 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
杜军保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 “针对晕厥症状 , 美国等国家普遍的做法就是给孩子喝盐水 , 这种治疗的有效率不足40% 。 但到底哪些患儿真正应该喝盐水 , 需要先辨别 。 ”杜军保举例 , 患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孩子 , 在症状表现上就是起身时或站立时心率过快 , 导致头晕 , 但引起发病的因素却不同:一部分孩子是因为喝水少、吃得淡 , 导致血容量过低 , 通过临床验证 , 他和团队证实了24小时内尿液的钠浓度为选择口服盐水治疗的重要指标 。
在门诊看病的过程中 , 杜军保还发现 , 有一部分晕厥患儿的诊断也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 但服盐水并无效果 。 “他们的晕厥是由血管过度舒张导致的 。 ”杜军保开始探索 , 能不能通过测定气体信号分子来辨别呢?果然 , 他与团队成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血液中红细胞硫化氢产率、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肽段测定 , 可以提示血管是否过度舒张 , “如果孩子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由血管过度舒张所致 , 再给孩子用收缩血管药物 , 这样有效率可显著提高 。 ”
虽然疗效大幅提高 , 杜军保却发现 , 孩子们都害怕抽血 , “必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 ”于是 , 他开始寻找改进方案 。 从扎针取血测血液中的标志物 , 到超声直接测量血管舒张度;从患儿的舒适度 , 到家庭经济的承受范围……他力求尽善尽美 。
“不用什么高级仪器 , 不做特殊检测 , 医生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出这孩子是血管过度舒张?”杜军保给一名博士生布置了课后作业 。 过了两三周 , 都没见学生来课题组开研讨会 , 一问才知道 , 是被老师留的作业难倒了 。 “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 , 我们一起探讨 。 ”杜军保对学生说 。
经过实验 , 两人探索出解决之道 。 杜军保笑着说:“其实特别简单 , 就是让孩子在平躺和站立的状态下连续测量血压 , 利用体位变化引起血压的变化 , 判断血管过度舒张是否参与该患儿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 为进行收缩血管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 ”
基于临床研究的经验 , 杜军保和他的学生——北大医院儿科教授金红芳 ,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儿童晕厥与功能性心血管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 从医30余年 , 杜军保培养了近百名学生 , 对自己的研究成果 , 他从来都不愿多说;但每每提及学生们的贡献 , 却侃侃而谈 , “他们很多人都成长为大专家啦 , 我的很多研究都有他们的帮助与贡献 。 ”
杜军保和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被纳入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儿童晕厥诊断指南》 , 还作为核心内容被编入欧洲、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相关诊治指南 , 在一些国家被列为儿科医生“应知必会”的内容;他提出的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诊断条件 , 目前已成为国际研究中晕厥患者的入选标准……这一系列成果 , 带领我国儿童晕厥临床研究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