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感念少年崛起,致敬汶川重生

正观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缅怀逝者,致敬重生。

正观快评:感念少年崛起,致敬汶川重生
文章插图
2021年5月12日清晨,看到一群在汶川大地震中被救出的少年们成为家之栋梁、国之人才的新闻,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2008年5月12日--2021年5月12日,13年的时间倏忽而过,这群昔日被细心保护、救助的少年,穿越苦痛,沐浴阳光,“长成”了梦想中的模样,勇往直前。
2008年,乔莲畤8岁,他的父母在地震中双双遇难。看到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军人,一颗当兵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2019年,他考入大学,今年如愿参军入伍,“我要用这种方式报效祖国,感恩所有帮助我的人”。而这句话,像是所有从汶川大地震走出来的少年的座右铭。
当年的7岁女孩李欣雨在地震中失去了右手,坚强的她,用左手练就了一手好字, 2020年,以625分的好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当年在送别官兵时,高举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的少年程强,如今已是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而那个被班主任舍命救出的少年唐紫寒,已成为陕师大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继承老师的遗志,完成老师没能做完的事”……

正观快评:感念少年崛起,致敬汶川重生
文章插图
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着重生,一个个少年以坚强和从容演绎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恩和涅盘故事。他们的经历,就是一部生命的重建史。还有什么能比“生命的重建”更能说明“重建”二字的深刻内涵呢?
而少年的重生,是汶川涅盘重生的缩影和见证,更是汶川涅盘重生的内在气质。13年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凝聚着全国的爱心与祝福,重建汶川、振兴发展,共同缔造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世界奇迹”。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已旧貌换新颜,尤胜从前。
据“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7年,包括汶川、北川、绵竹、什邡在内的10个极重灾区年均增长13.1%,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数据的背后,是城池的脱胎换骨,是山河的笑容重现。而这一切奇迹,源于坚韧的人心,源于少年的崛起。
如今,“接入”乡村振兴的大通道,融入创新发展的大洪流,“汶川重生”越发展现出整体兴起、全局崛起的态势。5月12日的成都商报上,有这样一条消息:蓉昌高速“带货”,羌族姐弟让汶川车厘子走向全国。而汶川果子的“奔跑”,恰恰是新汶川稳步发展的有力见证。
时间会抹平伤痛,但人心却是最坚不可摧的力量。昔日的创伤已日渐抚平,崭新的家园焕发着新的生机,这片悲壮大地上的生民在炊烟中耕耘田地、在音乐里舒展肢体、在嘘寒问暖中迎接远方的客人,尽享生活的琐碎与美好。他们在心中默念逝者,在人间烟火里安顿自身、寄望明天。这是坚强活下来的人们,最质朴有力的生存方式、感念方式。他们从未失去的,是磅礴的重生信念。
正观快评:感念少年崛起,致敬汶川重生】13年来,每到5月12日这天,我们都会缅怀逝者,致敬重生。缅怀不是为了刺痛渐渐愈合的伤痕,而是用最深的怀念和最好的前行去抚慰他们--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变好,汶川在变好,国家在变好!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王航
统筹: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