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韩信临终前大喊3个字,没能救下自己,如今却成“电竞口头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生创造了30多个成语的人是韩信 , 年纪小小忍耐力已堪比孕妇的人是韩信 , 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兵仙”“神帅”之名的人是韩信 , 一生征战秦、魏、代、赵、齐的人是韩信 , 首个因为能力太强让上司新心生嫉妒想要除掉的人是韩信 , 明明一直身处话题中心无时无刻不在高光地带 , 死因却扑朔迷离的人也是韩信 。
在韩信死之前 , 我们所知的是 , 韩信已经“功高盖主” , 那时候的韩信受到刘邦深深的忌惮 , 刘邦已经忘记了当初自己提拔执戟小将韩信的初衷 , 那种把身家性命压在一个“外来者”身上的热血 , 那种作为天上有地下无慧眼伯乐的骄傲感 , 还有那句“吾于天下贤士功臣 , 可谓亡(无)负矣!”公元前197年他想杀韩信了 。
其实韩信也忘记了 , 忘记了当初的胯下之辱 , 忘记了反复无常的人生本质 , 忘记了多年不得重用的根本愿因 , 也忘记了君君臣臣不是父父子子 , 亦不是贤友好朋 , 最重要的是他忘记了面对刘邦时需要的心态 , 由于多年征战累积的威名 , 让他飘飘然 , 刘邦让他集结力量增援他反攻项羽 , 他没去 , 公元前203年反而上书刘邦想要称王 , 这是背叛 。
【韩信|韩信临终前大喊3个字,没能救下自己,如今却成“电竞口头禅”】公元前203年的这次上书 , 公元前202年的见死不救 , 公元前201年的陈平计策 , 是公元前197年刘邦想杀项羽的催化剂和连环锁 , 因韩信的上书刘邦给他封王 , 因韩信的见死不救夺他兵权 , 从陈平计策以谋反罪将其贬谪 , 韩信已经成了困兽 , 所以结局似乎是一目了然——韩信叛乱 , 然后被杀 。
《史记》里确实是这么记载的:信乃谋与家臣夜诈召赦诸官徒奴 , 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 部署已定 , 待豨报 。 其舍人得罪于信 , 信囚 , 欲杀之 , 舍人帝上变 , 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 吕后欲召 , 恐其党不就 , 乃与萧相国谋 , 诈令人从上所来 , 言豨已得死 , 列侯群臣皆贺 。 相国绐信曰:“虽疾 , 强入贺 。 ”信入 , 吕后使武士缚信 , 斩之长乐钟室 。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 , 对于韩信谋反一事的主力陈豨 , 司马迁一边在《史记》中说“不知始所以得从” , 一边又在《高祖功候月表》中详细记载他的来历:陈豨以特将将卒五百人 , 前元年从起宛朐 , 之霸上 , 为侯 , 以游击将军别定代 , 已破臧荼 , 封豨为阳夏侯 。 表现出了极其奇怪的前后不一 , 十分无解 。
而且陈豨之前跟韩信没有任何关系 , 韩信死之前也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到过他 , 韩信的战场上也没有出现过陈豨的身影 , 甚至他的封地还在韩信的地盘上 , 这意味着说韩信很有可能会忌惮陈豨 , 根本不可能将自己身家性命交给陈豨 , 和他商量并让对方参与自己的谋反事宜 , 这非常不合常理 , 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可能 。
最重要的是司马迁放在后面的那句点评——陈豨以特将将卒五百人 , 前元年从起宛朐 , 之霸上 , 为侯 , 以游击将军别定代 , 已破臧荼 , 封豨为阳夏侯 。 意思就是说陈豨是被周昌怀疑加奸人利用 , 因为害怕才谋的反 , 根本提都没有提韩信 , 哪里是前面说的韩信拉着陈豨的手 , 长篇大论一番 , 然后陈豨就自愿跟着他谋反?
所以梳理一下可得 , 韩信根本没有谋反 , 谋反的是陈豨 , 他当年带着队伍投奔刘邦 , 刘邦深受感动 , 后来谋反 , 刘邦大为受伤 , 要求所有人不能讲起陈豨之事 , 恰好吕后着人戳死了韩信 , 于是将韩信的死移花接木到陈豨头上 ,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跟这件事年代很近 , 受朝廷的影响不能明着写 , 于是另外写在《高祖功候月表》中 。
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 , 事实到底如何谁也无法知晓 , 只是有意思的是不知道何时又传出来了一个故事 , 说韩信临死之前曾大喊了三个字——我不服!这三个字也不是没有根据 , 在《史记》中韩信死时又说过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 乃为儿女子所诈 , 岂非天哉!”其实翻译一下就是“我不服”的意思 。
“我不服我有赫赫功名却死于妇人之手”“我不服我曾披荆执锐如今却身陷囹吾”“我不服刘邦堂堂一代帝王竟不敢正面对决”......不过也没什么好说的 , 韩信确实国士无双 , 但到底他也不是自己的天 , 人若是不服 , 要么尽快另起炉灶 , 要么埋头深谋远虑 , 韩信反不敢反 , 又妄想高位 , 这种天真是他的软肋 。
- 雍正|雍正临终前杀死一人,助乾隆稳坐皇位60年,自己不惜背上千古骂名
- 盗墓贼不成文的规矩,若古墓前栽有柳树便绕道而行,原因为何?
- 陕西出土一墓志,揭露出千年前武则天的兽行!史书真没骗人
- 明朝沿袭前朝修史制度,初期思想禁锢,修史滞后,私人著史繁荣
- 康熙驾崩前,为何特别点名1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才懂父亲的心机
- 北齐|刘备一直对赵云信赖有加,为何临终时却表示:他万万不可重用?
- 武则天死前立了一块无字碑,没人知道缘由,毛主席一句话道出真相
- 遵义会议前,在湘江掩护大部队的红军团长,建国后的结局如何?
- 从极宠到打压,胤祥做了什么,让康熙对他的态度前后反差太大
- 雍正死前除去一人,让乾隆坐稳60年的江山,而自己却承受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