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与治疗
文章插图

谈起心脏病,人们往往都很恐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多数心脏病患者,不犯病时形同常人,一旦犯病则会危及生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于什么是心脏病,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只能罗列一堆病症来说明,诸如冠心病、二间瓣三间瓣缺损、心梗、心肌缺血、心律不齐等都被归于心脏病。而且西医认为这些都是不可逆的。在治疗上,西医多采用瓣膜修复、放支架、心脏搭桥、安装起博器等,动辄花费几万几十万元,而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多需长期甚至终生服用,但从来就没有一个彻底治愈的。
什么是心脏病?
其实,心脏病只是西医的一个伪命题,是一种不能自圆其说和病症归类。他们既不能说明其病因病源,当然也就不可能找到根治心脏病的方法。局部的修修补补和介入治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用西医方法治疗心脏病,患者最终不是死在心脏病上就是死在治疗上。
对于中医来说,所谓的心脏病既可预防也可治愈,既无需手术也不用终身服药。因为西医所谓的心脏病,病因并不在心脏,只要抓住病因进行治疗,就不会得心脏病。
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主神明,不受病。中医的心不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心脏这个特定的器官,而是整个人体生命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功能系统。这种功能系统是不能受病的,受病则死。那如何理解诸如冠状动脉硬化、瓣膜缺损等这些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呢?其实所谓冠状动脉硬化,病在筋、在血,源在肝、在脾。所谓瓣膜缺损并不是心脏瓣膜少了或多了一块,而是人体内压力变化挤压或拉伸造成的变形,这种压力变化源之于阴阳寒热的失衡,阴阳寒热平衡了,压力正常了,变形的心脏瓣膜就会恢复。而治疗这类疾病,中医依靠针灸药物都可取的肯定的根治疗效。西医治疗心脏病,在手术器械之外,也用一些药物,而这些药物绝大部分是用来消除手术器械副作用的,真正用于治病的还多数是中医,如丹参滴丸、消心疼、速效救心丸等,多为中医提取物。但由于其不是按中医的复方使用,也只能是起到缓解救急的作用,而不能实现根治。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与治疗
文章插图

中医是如何认识心脏病病的呢?
从中医角度讲,西医所谓的心脏病,其症状和病源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血,包括血的多少、粘稠度、血压等。对中医来说,血的多少是阴阳平衡问题,血亏属于阴虚,血多属于阴盛。血的粘稠度属于血与水的比例问题,血稠属于失津,血稀属于水盛。血压属于气血的平衡问题,同时也受筋的影响,血压高属于气血妄行或筋脉不舒,血压低属于气血亏损。血的问题一般表现为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或称脉结代,心悸、早搏、间歇。中医治疗多从舒筋活血、补益津血、豁胸去痰饮入手。
二是筋,也就是血管,多数冠心病、心肌缺血、心梗都是由筋脉不畅,这类患者多伴有静脉曲张、脑血管硬化等症状,中医多从肝入手,通过舒筋活血进行治疗。
三是气,气血不畅是导致血压、心梗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血动气先行,如果阳虚气弱,血脉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而血不动则凝,血凝就会造成血栓,形成心梗脑梗。相反,如果阳亢气盛就会迫血妄行,如果兼有血管硬化,就会导致出血溢血。中医将其都归于中风或叫卒中。
上述分类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其实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历来都强调人体生命的整体性,讲究辨证论治综合治疗。而西医则强调分科诊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在诊治心脑血管疾病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心内心外、脑内脑外也界线分明。结果就出现了一种怪象。心内科对患者说,要常服阿斯匹林以软化血管、稀释血液,而心外科脑内外科则对患者说,千万不要服阿斯匹林,因为它能导致血管变硬变脆,造成出血。这在中医看来是一件很搞笑的事,血管是布满全身的,难道会一截软一截硬吗?心脑本是一体的,血液更是相通的,心脑有病其它地方也必然有病,怎么可能你治心他治头呢?因此中医不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总是综合辨证整体施治。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与治疗
文章插图

中医如何治疗心脏病的呢?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针灸,二是方剂,其治则都是舒筋活血,调节阴阳寒热的平衡。关于治疗心脏病的方剂,历代经典有很多记载。这里选择两个代表性方剂作一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