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据说 , 陈花容是在婚礼上接到中国书协工作人员的电话 , 通知他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的消息 。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同一时间双喜临门 , 成为当时书坛的一大美事 。 而那一年 , 陈花容才26岁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陈花容
随后 , 陈花容开启了人生的快车道 , 接连在全国书法大展获奖、入展 , 从一个中学教师 , 成为年度十大书法人物 , 还获得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新安县十大杰出青年、荣获第九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陈花容兰亭奖获奖作品
伴随着他在兰亭奖上获奖 , 陈花容的获奖作品也成了书法圈瞩目的焦点 。 他的获奖的作品 , 是以章草抄录的王羲之《兰亭序》 。 与我们常见到的或偏于古朴、或偏于精巧的章草不同 , 陈花容的章草率意、迟涩、生辣 , 充满了刺激之感 。
陈花容的书法不求俏丽优雅 , 好像是用很粗糙的毛笔写出来一样 。 这又使我们联想到八大山人 , 据说他写字是特地把笔之锋颖用火烧秃了才写出浑圆笔画的 , 没有人怀疑这话的不可靠 , 并以为这是书法家的独家秘笈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局部1
如果是这样的话 , 那么我们对于一杆好笔的讲究就可以取消了 。 运用好笔 , 就在于消除败笔 , 因为粗糙残破之笔的出现 , 是宜下降到最低而不是要大量提高、扩大的 。 这一点 , 应该没有异议吧 。 那种想通过败笔来提高作品质量 , 显然不是书法创作的正途 。
陈花容在用笔上是着眼于简的 , 草书尚简 , 这也是没有异议的 。 他不但求简 , 更在于运用短线 , 欲放还收 , 盘马弯弓 , 箭不离弦 , 剑不离鞘 , 收势多于放势 , 以收为主 , 使含蓄中寓生动 。 含蓄是此作的一个特点 , 行笔很好地制约着 , 决不马放平川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局部2
但是 , 陈花容的含蓄不是含糊、含混 , 含蓄中也处处表达了章草的一些细节的鲜明 , 譬如“捺”笔的运用 , 短而重而尖峭 , 在末了抽锋 , 形成一个三角状 。 类似这类用笔的耐人寻味 , 就是不使它充分地展露、延伸 , 而是惜用、慎用 , 化尺为寸、化寸为分 , 能敛约则尽量敛约 , 反而更有让人探寻的兴致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局部3
陈花容作品中的墨色也以多变为人们所感知 。 如果符合王羲之《兰亭序》美文的内容倾向 , 应该是华滋润泽的 。 陈花容走的是另一条用墨之路 , 显示了苍茫、干裂、枯索、老气 , 尽管也有不少润墨相间 , 但是枯涩之墨色还是用得特别出色 , 枯而不生燥气、火气 , 力在其中、味在其中 , 不浅薄亦不寒俭虚弱 。
这和陈花容用笔的沉稳有关 , 缓慢地推动 , 如锥画沙 , 枯笔入纸 , 是一种涩的韵味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局部4
当然 , 陈花容的作品还是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陈花容此作 , 只能认为是借陆机《平复帖》的躯壳来表现的 , 他学得很像 , 可以说通篇看不到多少陈花容自己的特色 , 而都是前人手法 。 从一方面来看 , 他对章草的笔法已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了 , 但是还未能融会贯通 , 更无举一反三之功 。 这样 , 陈花容只是走到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相似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局部5
其次 , 用字还需规范一些 , 譬如“齐彭殇”的“彭”字 , “俯仰之间”的“俯”字、“每览昔人”的“人”字 , 是否可以如此书写?旧日王遽常的章草 , 也常有类似此种如烂草绳盘来盘去之字 , 难寻其本 , 甚为恶俗 。 书法家在章草的用字中能否更提炼一些?不生造、有规可循 。

陈花容|26岁时获兰亭奖状元的陈花容,书法“生辣刺激”,令人叹服
文章图片
局部6
第三 , 是幅式上的安排 。 从字里行间来说 , 此作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 无刻意造作之嫌 。 幅式的分割却破坏了这种自然的气息 , 这些分割线也太人工了 , 直露僵硬 , 把通篇的气给阻隔、切断了 , 使人看不到一个浑然的全篇 , 只是几个局部而已 。 安排 , 有时自以为得意 , 在旁人看来 , 反而弄巧成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