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82岁逝世,周总理在葬礼上勃然大怒,为何?

石油是现代文明的核心 , 它为我们提供化肥、塑料、燃料等等 , 涵盖衣食住行所有领域 , 任何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石油 。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 , 但是在以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油国家 。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 全国的原油产量只有不到12万吨 , 人均原油产量少得可怜 。 不少国外专家断言 , 以中国的地质条件来看 , 中国不可能有大油田!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82岁逝世,周总理在葬礼上勃然大怒,为何?
文章图片
这个断言得到不少专家的认可 , 一度引发国内大讨论 , 是要走人工合成石油道路呢?还是要走大力进口国外石油呢?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 , 一个人的出现彻底终结了会上的争议 。
这个人就是李四光 。 他以自己的理论推翻了国外专家的断言 , 并且带领考察队发现克拉玛依、大庆等数处大油田 , 打脸国外专家 。
1971年 , 李四光带着一身荣誉溘然长逝 , 周总理亲自现场悼念 , 结果在葬礼上他勃然大怒 。 为什么周总理会如此生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急中生智改名字
李四光 , 出生于1889年湖北省黄冈县一处小村庄 。 刚出生 , 父母为他取名为“李仲揆” 。 在生命最初的13年内 , 李仲揆在农村度过 。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82岁逝世,周总理在葬礼上勃然大怒,为何?
文章图片
1902年 , 武昌开办公费高等小学堂 , 正在面向全国招生 。 14岁的李仲揆觉得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 , 于是在父母的帮助下 , 他只身前往武昌赶考 。
武昌 , 即后来的武汉 , 在近代属于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 城内有着灯红酒绿的舞厅、飞快奔驰的汽车以及高鼻梁的洋人 , 这让小仲揆有些吃惊 , 加之他一个人来 , 他不由感到紧张 , 在填写报名表的时候 , 不小心写错字 , 在姓名栏写了年龄“十四” , 时间紧迫已经没办法再要一张 , 于是急中生智 , 他将“十四”更改为“李四” , 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 。
就这样 , “李仲揆”摇身一变成为了“李四光” 。 谁也没想到日后他将开启一段科学报国的伟大传奇故事 。
努力向学 , 蔚为国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 , 李四光凭借国人的学识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 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 随后在以后的学习中 , 他依旧奋发向上 , 数次考试当中他都是名列前茅 , 成功争取留学机会 。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82岁逝世,周总理在葬礼上勃然大怒,为何?
文章图片
他先后留学日本、英国 。 在日本 , 他接触到西方先进思想 , 也遇到孙中山 。 1905年 , 在孙中山先生主持下 , 16岁的他成为第一批同盟会成员 。 孙中山很是看好这位青年 , 给李四光写下八个大字“努力向学 , 蔚为国用 。 ”
短短的八个大字成为李四光日后用一生履行的诺言 。
出色的李四光一回国就得到蔡元培的青睐 , 蔡元培在信中邀请李四光到北大担任地质系教授 。 在北大任教期间 , 他抱着满腔报国热血投身工作 , 勤勤恳恳研究中国地质地理 。
新中国成立后 , 李四光被委以重任 , 成为首任地质部部长 , 负责全国的地质事情 。 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 , 其中工业的复兴尤为重要 。 要知道当时周围强敌环伺 , 周边国家对华态度恶劣 , 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 , 那么将会受制于人 , 处于不利地位 。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82岁逝世,周总理在葬礼上勃然大怒,为何?
文章图片
工业复兴的关键在于石油 , 如果没有石油谈何复兴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 不少外国专家曾经抵到中国探测石油 , 结果无功而返 , 于是有西方学者提出“中国贫油”论 , 这些西方学者说 , 中国虽大 , 但是石油资源贫瘠 , 原因在于大部分地区不符合“海相生油”条件 。
什么是海相生油呢?这是一种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 , 在过去西方学者认为石油来自海洋生物死后的沉积 , 这些沉积经过高压、高温后形成油气 。 这就是海相生油理论 , 欧洲、美洲、中东的大油田在过去都是海洋环境 , 事实说明在世界范围海相生油是最主要的原因 。
而中国因为大部分地区位于大陆架上 , 仅有少部分地区在过去是海洋环境 , 因此缺乏海相生油的条件 。 而且 , 不少西方学者在中国探测石油无功而返 , 于是才有了“中国贫油”论这一说法 。
而李四光的想法却与主流学界相反 , 在他看来 , 陆相生油也是有可能的 。 他与一批地质学家结合石油勘探经验提出了“陆相生油”说 , 在李四光看来石油不仅来自海洋生物 , 在陆相沉积条件下陆地生物也能成为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