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二 )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从1368年到1383年 , 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权力危机——相权和皇权不再融洽 , 二者只能容其一 。
当过明朝宰相的人其实没几个 , 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徐达 , 而按照时间节点来看 , 要想挖掘历史 , 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李善长和胡惟庸 , 尤其是胡惟庸 。
胡惟庸的上台完全就是被精心策划过的!
李善长是胡惟庸的老丈人 , 他推荐胡惟庸担任宰相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私心 , 而朱元璋的另一个开国功臣刘伯温则对胡惟庸没什么好感 , 刘伯温多次提醒朱元璋 , 胡惟庸这个人不牢靠 , 迟早要出大事 。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可朱元璋最终还是提拔了胡惟庸 , 这不是他给李善长面子 , 而是对“丞相”这一职务的捧杀——毕竟只有愚蠢的人当宰相才有机会被找到弱点 。
朱元璋要挑战的并不是胡惟庸 , 而是维系了中国政治一千多年的相权 ,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他需要有人配合自己 , 而这个人就是毛骧 。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明说 , 但我们多少可以推断出来 。
皇权和相权一旦爆发冲突 , 很有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兵变 , 而作为首都军区总长的毛骧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他的选边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筹码 。
至于选哪边站 , 我们之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忠诚的毛骧百分百会站在朱元璋一边——毛骧要帮助皇权消灭相权!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而毛骧当时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剂催化剂 , 他需要利用职务之便不断地给相权施压 , 在皇帝的明示或者暗示下 , 让整个政治生态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
而具体的做法自然就是特务的那一套 , 尽管作为武将不太容易插手文官集团内部的事务 , 但毛骧也明白 , 文官集团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内斗 , 只要挑起文官们的内讧 , 相权这一边的实力就会大大削弱 。
其实 , 朱元璋在指示毛骧之前曾经给另一个人暗示过类似的任务 , 这个人就是汪广洋——他提拔汪广洋做右丞相 , 想让他率先挑起对胡惟庸的斗争 。
但可惜的是 , 汪广洋虽然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 但他不愿意选边站 , 对于朱元璋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始终保持沉默 , 要么就是不说话要么就是一问三不知 , 直接导致政局主动权一度落入胡惟庸手里 , 于是 , 汪广洋就变成了朱元璋的弃子 , 改由毛骧负责执行这项任务 。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总体来看 , 毛骧的工作做得还是很到位的 。
胡惟庸1377年上台 , 1380年就被处死 , 紧跟着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遭到废除 , 皇权成为了明朝唯一的权力巅峰 。
但无论如何 , 棋子终究是棋子 , 朱元璋是一个很在乎人设的帝王 , 如此阴暗的政治操弄他是不可能来背这个锅的 , 或许在毛骧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 , 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忠诚的毛骧要为他的个人崇拜献出一切 。
甚至包括要把他从历史中抹除 , 这也就是为什么对明史了若指掌的张廷玉都只能挤出这区区64个字的原因 , 而凿开这64个字 , 我们就会看见 , 这背后是成千上万条人命被屠戮的残酷真相!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