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看到这个标题点进来的朋友们肯定都非常想知道 , 《明史》中到底是哪64个字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OK , 我也不跟大家卖关子了 , 具体记载如下:
“子骧 , 管军千户 , 积功擢亲军指挥佥事 。 从定中原 , 进指挥使 。 滕州段士雄反 , 骧讨平之 。 捕倭浙东 , 斩获多 , 擢都督佥事 , 见亲任 , 尝掌锦衣卫事 , 典诏狱 。 后坐胡惟庸党死 。 ”
这段记载讲的什么 , 咱们一会儿再说 , 在这之前 , 有一个人名大家必须要知道——毛骧 。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毛骧是谁?《明史》里说他是大明朝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
锦衣卫指挥使其实就是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 。 了解一点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 锦衣卫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 , 这个群体的职能就是搞特务 , 说得再清楚点就是帮助皇帝做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
按理说 , 《明史》中有这么一个人的记载也没啥大不了的 , 但怪就怪在除了这64个字以外 , 整部《明史》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毛骧的记录了!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你不觉得有些奇怪吗?
第一 , 《明史》的编撰者张廷玉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 , 满人入关以后 , 清朝皇帝授命他去编撰前朝历史 , 这就意味着张廷玉可以翻阅全部的前朝官方资料——连明朝不起眼的妃嫔都有详细的出生年月 , 堂堂锦衣卫指挥使却只有寥寥64个字的记载 , 这实在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
第二 , 毛骧之后被记录的锦衣卫指挥使大多都有着详细的人物生平 , 比如纪纲 , 宋忠、刘勉、徐恭等等 , 虽然和“十六帝本纪”没法比 , 但也不像毛骧这般寒碜——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种种迹象表明 , 毛骧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 而张廷玉之所以只给出64个字的简述 , 并不是他不想写 , 而很有可能是因为压根就没有多少关于毛骧的资料!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我们回到上述的64字记录 , 先来看看第一段文字:
“子骧 , 冠军千户 , 积功擢亲军指挥佥事 。 ”
大意就是:毛骧曾经做过千户 , 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被朱元璋封为亲军指挥佥事 。
亲军指挥佥事是朱元璋在攻下南京以后设立的官职 , 而朱元璋是在1356年占领南京的 , 也就是说毛骧最早是在1356年成为亲军指挥佥事的 , 在此之前 , 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千户 。
按照当时朱元璋的实力来看 , 千户并不是一个大官 , 因为当时朱元璋至少坐拥10万人 , 之后 , 毛骧就被晋升为亲军指挥佥事 , 由此可见 , 毛骧从跟随朱元璋开始就深得朱元璋的赏识 。
另外 , “亲军”是朱元璋的禁卫军 , 能担当这支部队的首领 , 说明毛骧是一个极为忠诚的人 。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接下来是第二段:
“从定中原 , 进指挥使 。 滕州段士雄反 , 骧讨平之 。 捕倭浙东 , 斩获多 , 擢都督佥事”
大意是:朱元璋平定中原后 , 毛骧晋升为指挥使 , 后来段士雄谋反 , 毛骧平定了叛乱 , 再后来又在浙江剿灭倭寇 , 被提拔为都督佥事 。
按照常理 , 外出打仗并不是亲军的职责 , 而毛骧率领部队四处征战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此时的他开始真正接触军务 , 朱元璋有意识地把他往将领方面去培养 。
都督佥事一职是朱元璋开国以后设立的 , 其地位相当于南京军区总长 , 他掌管着大明朝首都的所有卫戍部队 , 到这儿 , 应该就是毛骧这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巅峰了 。
而之后毛骧的人生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史里最不起眼的记载,只有64个字,但背后却是一段绝密的历史
文章图片
《明史》记载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
“见亲任 , 尝掌锦衣卫事 , 典诏狱 。 后坐胡惟庸党死 。 ”
大意是:毛骧后来被朱元璋更加器重 , 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 , 掌管诏狱 , 最后因为“胡惟庸案”遭到连坐而被赐死 。
虽说锦衣卫是朱元璋设立的 , 但根据历史事实来看 , 正式设立“锦衣卫”这个职务是在1383年 , 而毛骧上一次得到升迁是在1368年 , 中间有将近15年的时间是空白的 , 无论是明朝官方资料 , 还是张廷玉的《明史》都没有任何记载 。
而这15年间所发生的事情 , 正是我们需要去挖掘的历史真相——为何堂堂首都军区总长会凭空消失15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