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用于救命的心脏起搏器电极,却因感染变成了可能致命的“凶器”。依托于武汉亚心总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得以拔除两根在患者体内“肇事”两年的电极。
文章插图
“救命线”反而成了“致命线”
今年81岁的刘爹爹(化名)十年前曾因“显著心动过缓”在外院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怎料,近年来,一直在刘爹爹体内“服务”得好好的心脏起搏器竟然闹起了“别扭”——原本用于连接起搏器的“救命线”电极导线摇身一变成了“致命线”。
文章插图
2018年12月份开始,刘爹爹发现,自己植入起搏器的伤口出现红肿,他在当地医院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直不见好转,并逐渐恶化出现破溃现象,当地医院依据刘爹爹的情况,对其进行了清创及抗感染治疗。但是,埋在体内的“祸患”没有拔出,伤口一直没有明显好转,并在持续恶化。刘爹爹为此痛苦不堪,精神压力极大,严重的时候,自己还自行用剪刀剪断自己的“救命线”,吓得家人慌忙阻止。
万般无奈的刘爹爹,四处打听哪家医院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经朋友介绍,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亚心总医院就诊。刘爹爹入院时,感染问题已经波及起搏器囊袋及电极。“药物不能解决电极上的细菌残留问题,而这些细菌可能通过电极线进入血液及心脏,引起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内的威胁生命的隐患。”亚心总医院苏晞院长解释。
苏晞院长介绍,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人体内的治疗设备,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再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此时,电极在救命的同时,却反过来又成为了刘爹爹的“生存隐患”,“救命线”变成“致命线”。
文章插图
【“救命线”变“致命线”!多学科协作助八旬老汉拔除“肇事”电极】多学科协作顺利拔除两根“高龄电极”
医生为刘爹爹完善了术前各项检查后,并从他伤口的分泌物中培养出了表皮葡萄球菌,正是这种细菌导致了刘爹爹的诸多痛苦。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两根“致命线”安全拔除,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难题:老人已经年过八旬,且身体基础条件不佳,外科开胸拔除电极的手术方式对其有较高的风险。除此之外,需要拔除的电极和周围组织严重粘黏,一旦血管或者心脏破裂,导致大出血,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此,苏晞院长立即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讨论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各种风险的处理预案等,最终决定在心脏外科保护下,进行起搏器电极拔除术。
文章插图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安全,医学多学科协作除了术中展开实时监测之外,更是制定了完善的应急方案,以及时应对各种风险的发生。4月29日,在亚心总医院六楼介入中心杂交手术间内,由苏晞院长带领牵头,在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医生由上腔静脉入路,利用机械扩张鞘一步步推进,进而将已经发生严重粘连的电极逐步安全分离,“一部分血管和心房就像纸一样的薄,所以在分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推进的过程可以说是以毫米在计算。”苏晞院长解释。经过3小时的努力,两根与周围组织严重粘黏的“肇事”电极被成功拔除。
术后,刘爹爹得知困扰自己两年多的“心病”已经解决,对亚心总医院多学科团队感激不已,截至发稿时,刘爹爹恢复良好,不久后便可康复出院。
专家:发现起搏器囊袋感染切莫大意
苏晞院长介绍,起搏器电极感染是个“大难题”,对于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均需尽早完全移除电极和起搏装置,不规范的治疗不仅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起搏器电极导线置入后被纤维组织包绕,并有可能与血管和心腔的内膜发生粘连,因此拔除电极导线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可能出现心肌撕裂、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这项操作,对医院多学科协作要求极高,对医生技术考验极大。
“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苏晞院长介绍,因电极线埋藏在心脏血管内,一旦感染恶化会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脓毒血症等,且细菌会附着在电极线上形成菌栓,脱落后会造成脏器脓肿,所以一旦起搏器囊袋出现红肿须及时就医。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