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王景愚:首届央视春晚“吃鸡”、主持,还有想不到的隐藏技能

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去世,让观众怀念首届央视春晚8分钟哑剧小品《吃鸡》带来的欢笑。王景愚自传《幕后》,读来更让人感受到舞台表演的严谨与千锤百炼。王景愚不仅是春晚主持人,小品编剧、表演者,还负责晚会幕后串词。
1983年元月中旬,首届央视春晚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策划组将最重要的串联台词任务交给了马季、姜昆、王景愚三人,每人各写一部分,由编剧出身的王景愚负责总串。
上世纪80年代的明星和现在的明星不一样,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单位,每个月拿固定工资和一定的补贴。要找明星演员上“春晚”,必须先联系他们的上级单位,单位领导决定后再通知本人,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表演。当时都是服从上级工作安排,演员们过年前后都比较清闲,不像现在年底忙着赶场表演。听说能参加迎春晚会,都挺高兴,大伙儿压根就没想过出场费,全是义务演出。
当时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主要来自相声和话剧,喜剧小品仍未成型,以相声演员为主的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正好和央视在一个大院。相声界名人辈出,中青代的领军人物有马季和姜昆。考虑到整台晚会包含歌舞、戏曲、相声、短节目表演,当时还没有小品的概念,光靠两位主持人支撑近五个小时的直播肯定不行,策划组又联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兼编剧的王景愚。王景愚是话剧科班出身,同时也是喜剧演员,风格与马季、姜昆搭调。
《吃鸡》出场与众不同,充分显示了王景愚的舞台调动能力。春晚进行到第16个节目,由斯琴高娃和严顺开表演《逛厂甸》。“虎妞”斯琴高娃看中在一旁候场的王景愚手里端着的一盘烧鸡,嚷着要买,王景愚不答应,两人正在台上吵,没想到姜昆在下面偷偷把鸡给吃了。丢了烧鸡的王景愚找马季评理,马季刚要质问姜昆,姜昆赶紧把一块鸡肉塞到马季嘴里。马季把鸡肉藏到背后,转过头来批评王景愚:“没有鸡你就不能表演了?老演员嘛,就来个无实物表演嘛!”就这样,王景愚开始无实物表演《吃鸡》。没想到,王景愚因为这个表演红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叫他“吃鸡的”。

追忆王景愚:首届央视春晚“吃鸡”、主持,还有想不到的隐藏技能
文章插图
追忆王景愚:首届央视春晚“吃鸡”、主持,还有想不到的隐藏技能】事实上,《吃鸡》创作于1962年,在1963年的元旦晚会和之后央视举办的“笑的晚会”上,王景愚曾多次表演过,周恩来和陈毅看了笑得直流眼泪。
《吃鸡》只是王景愚小试牛刀。他是讽刺剧《枫叶红了的时候》的编剧之一,并在这个戏里扮演跳梁小丑陆峥嵘。在抨击不正之风的讽刺喜剧《可口可笑》里,他担纲编剧和主演。正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滋养了王景愚的小品。
195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王景愚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演员。编剧只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不管让王景愚演什么小角色,他总是一丝不苟,严肃对待。剧院上演《杜鹃山》,年轻的他扮演一个80多岁的老地保。母亲专程从天津来看他的戏,简直不能相信那个弓腰驼背、声音沙哑的老头,竟是自己的儿子扮演的。王景愚在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夏洛克形象,得到了英国戏剧家的首肯。他因成功扮演了这个角色,荣获当时的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
王景愚虽以表演和创作喜剧闻名,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所创造的喜剧人物,都是在严肃深沉的体验中脱胎而生的。王景愚是个细心人,注意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构思。一次,他看到一位老太太买黄瓜,装进随身携带的尼龙网兜里。黄瓜细,网兜眼大,装了掉,掉了装,最后老太太索性把黄瓜抱在怀里。王景愚从中悟出:违背了生活逻辑的行为孕育着喜剧因素,正所谓“理不歪笑不来”。喜剧作者的职能,正是要把那些违背生活逻辑的人和事,放大了给观众看。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来源:作者: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