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主席:别人可不授上将,他必须是上将

前言
清末以来国力衰退 , 曾经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 虽然推翻清廷统治 , 却没真正引领中华民族走上繁荣富强的复兴之路 。 此时隔海相望的日本野心膨胀 , 一直在为侵犯华夏大地做准备 。
1937年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 , 百万计英雄先烈投入到抗日事业中 。 今天所讲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功勋赫赫的抗日将领 , 值得一提的是 , 他的抗日生涯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长城抗战 , 也就是他共有12年的抗日生涯 。 这位了不起的抗日英雄就是开国上将董其武将军 。

此人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主席:别人可不授上将,他必须是上将
文章图片
投身戎马生涯
此人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主席:别人可不授上将,他必须是上将】1899年 , 董其武生于山西河津县 。 董家的生活不是很富裕 , 全家人靠着两亩薄田过日子 , 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 一年还能吃几顿饱饭 , 要遇上灾难 , 全家人的生活可就是遇到困境了 。
好在董其武的舅舅是一位私塾先生 , 六岁的时候董其武就师从舅舅识文断字 。 几年后为了减轻生活负担 , 他放弃学业给地主家放牛 , 或上山挖些药材卖 。 15岁的时候 , 为了赚钱还债 , 董其武在上山的路口支了个卖豆腐汤的小摊 , 聪明能干的他靠着这个小吃摊 , 不到一年就还清当年为葬送祖父母欠下的债务 。
这本来是个好营生 , 但董其武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 , 家里没有债务后 , 他就不再摆摊了 , 而是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 19岁时他以总成绩第一名考入阎锡山创办的学兵团 。

此人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主席:别人可不授上将,他必须是上将
文章图片
董其武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就学机会 , 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军事训练都名列前茅 。 而阎锡山创办这个学兵团的目的 , 就是为自己的嫡系部队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 , 如果顺利的话 , 董其武毕业后将在晋军中有不错的发展 。
可惜临毕业时 , 董其武因得罪督军府的人被开除 。 他只能离开山西四处找出路 , 几经周折 , 董其武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 北伐战争中因战功升为中校副团长 。
不过“宁汉合流”后 , 老蒋下令将北方军队编遣 , 各级军官都被安排去南京的军事教导团接受集训 , 之后再另行安排 。 其实大家都知道 , 这是老蒋卸磨杀驴 , 开始排挤非嫡系军官 , 董其武气不过 , 就与十几位年轻军官离队另谋生路 , 这时他们听说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扩张兵力 , 需要一批有实战经验的军官 , 大家一商量就共同投奔了傅作义部 。
12年的抗日生涯
傅作义不同于老蒋 , 选拔军官看中的是个人能力 。 在傅作义的麾下 , 董其武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有了施展的机会 , 还受到傅作义的青睐 , 在傅的提拔下成为他的亲信 。
而最令傅作义欣赏的 , 是董其武的一身正气和爱国胸怀 。 “九一八”之后 , 大批入关的东北军将日军在东北的丑恶行径传播到关内 , 董其武听说后悲痛愤慨 , 找到傅作义请缨北上抗日 。
鉴于当时的国内局势 , 傅作义当然没有同意 , 但也勉励他几句 , 不想打击他的抗日救国之心 。 两年后 , 董其武跟随傅作义参加了长城抗战 , 终于能够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此人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主席:别人可不授上将,他必须是上将
文章图片
三年后 , 董其武又率军参加了绥远抗战 , 而首战红格尔图战役就是由董其武亲自指挥的 , 此战大获成功 , 还击毁了敌人战机一架 。 战后主席曾派人送来一个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 , 还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
抗战爆发后 , 董其武赶赴前线 , 与日寇浴血奋战 。 忻口战役时 , 董其武指挥作战时 , 右臂被日军的炮弹炸伤 。 为了不影响军心 , 他只是让人止血包扎 , 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 待到1945年抗战胜利 , 董其武经历了12年的抗日生涯 。
后来董其武历任晋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 成为绥远地区的实权人物 。 当时老蒋为了拉拢他 , 打算授予他上将军衔 , 但对国民政府失望至极的董其武 , 没有从内心中接受这个军衔 。
他必须是上将
平津战役打响之后 , 董其武就一直关注华北时局的变化 。 特别是听说傅作义接受商谈 , 同意北平和平解放后 , 他曾秘密乘坐飞机赶至北平去见傅作义 。 在与老上级促膝长谈后 , 董其武心里也对绥远地区的将来发展有了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