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质疑比赛被斥“算什么东西”,官方自证清白难以服众

文| 徐媛
前几日,中国金钟奖古筝比赛贵州赛区,有选手现场质疑评委打分不公平,遭贵州省文联副主席柴某回怼“你算个什么东西”。近日,贵州省文联通报此事的调查结果,称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对于柴某的不当言语,省文联党组对其提出了严肃批评,柴某已向当事人表示歉意。

选手质疑比赛被斥“算什么东西”,官方自证清白难以服众
文章插图
相关视频截图。图片来源:燃新闻
选手质疑比赛被斥“算什么东西”,官方自证清白难以服众】贵州省文联的官方通报表示,调查组与比赛评委、监审进行了严肃谈话,所有评委和监审向组织保证评审结果是客观公正的。为了进一步核实评审结果的公正性,赛事组委会将选拔赛评分细则、比赛有关音视频、比赛结果等资料上报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复核。专家组一致认为,选拔赛结果客观、公正、准确。从现场音视频情况看,虽然都存在演奏错音、读谱有误等情况,但决赛选手现场演奏水平总体上高于未进入决赛的复赛选手。
然而,对于这一通报结果,大部分网友并不买账。这场古筝比赛是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贵州选拔赛,由贵州省文联主办,贵州省音乐家协会承办。说到底,这是贵州省文联自己查自己。虽说有中国音协的古筝专家为其背书,但专家们当时并未在现场,而是事后观看赛事组上传的比赛视频。当时现场有参赛选手质疑,弹得特别好的选手名落孙山,弹错好几个谱的人,却顺利晋级,而专家组认为决赛选手水平普遍高于落选者,这截然不同的看法,难免让人怀疑,主办方是不是如实地把全部的比赛视频上传给了音协,整个复核的过程是不是高度地公开、公正,这背后会不会有暗箱操作的空间。
莫怪外人小人之心。本来,比赛现场选手对结果提出质疑,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评委大可以释疑解惑、以理服人,而在场的文联副主席却选择一个最糟糕的回应方式——口出恶言、大摆官威、斯文扫地,其恶劣的影响不是一句简单的道歉可以弥补。其他裁判的回应也让人失望,不是回怼女生——“你觉得规定不正确,就不要参加”,就是委过于人——“你自己没进入决赛,就感觉有问题”,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艺术家的涵养和风度,损害评委权威之余,也令比赛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贵州省文联的自查和自证清白,赛事评委和监审的几句苍白的自我保证,又能说服得了谁?
更何况,贵州省文联这份调查通报,内容笼统,只是单方面地强调赛制合理,评选公平,对于参赛选手的几点质疑,却未见有回应。例如,参赛选手称,最终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有7名都是贵州大学的学生,而多名评委是贵州大学的老师,某评委有9个学生参赛,7人晋级。比赛过程中,有选手弹错可以重来,还私自调换顺序,只因为她是评委老师的学生。这些都让参赛选手怀疑,比赛有重重的黑幕。

选手质疑比赛被斥“算什么东西”,官方自证清白难以服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燃新闻
这一切是参赛选手在信口雌黄、故意抹黑,还是确有此事,贵州省文联不应语焉不详、视而不见。倘若该选手的言论属实,那比赛的公正性显然存疑。虽说举贤不避亲,但在一个大型选拔赛中,老师当自己学生的评委,很难洗清偏私的嫌疑。尤其对于音乐这样主观性极强的赛事,任何私人关系的渗透,都容易让人想入非非。旁人怎么分得清楚,晋级的学生是因为有真材实料,技压众人,还是一明目张胆的关系户呢?
一直以来,音乐比赛“玩关系、搞内定”的问题备受诟病。专业的音乐人、教授一边在不同的比赛中做评委,一边让自己的学生参赛,比赛恰如交易,胜出的关键不是你的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你是谁的学生,比赛过程成了搞形式、走过场,除非选手攀上某位名师,或者花钱上某位导师的课程,否则很难赢得名次。这样下去的结果,一些技巧平平之辈凭借关系平步青云,而真正有天赋、有水平的人才,无法在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被迫在狰狞的现实和音乐的真善美之间艰难的抉择。
作为中国音乐界综合性专业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其含金量可想而知。公众自然会担心,这类关系到个人艺术命运的国家级赛事,在个别人的贪欲和走捷径心理的助推下,在某种利益共同体的联手操作下,沾染上内定游戏的霉斑。虽说中国音协的专家给了一锤定音式的结论,但若赛事的评委和晋级选手之间有不便明说的裙带关系,旁人怎么能相信,贵州赛区的选拔标准是公平公正的,而不是小圈子自娱自乐的游戏;贵州省文联自证清白的调查,经得起时间考验,而不是处心积虑的包庇和徇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