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战神霍去病,为何只活了短短24岁原因是匈奴人的“生化战术”

17岁封冠军侯 , 19岁为骠骑将军 , 可以说霍去病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 , 登上了旁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巅峰 , 比如那个一辈子都没能封侯的"飞将军"李广 。 只可惜天妒英才 , 这位西汉名将年仅24岁就猝然离世 。
许多人对于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感到难以释怀 , 甚至因此联想到了各种阴谋论 。 这些观点认为 , 霍去病的死与汉武帝时期的朝堂阴谋倾轧有关 。

霍去病|战神霍去病,为何只活了短短24岁原因是匈奴人的“生化战术”
文章图片
这些阴谋论中 , 有些论据听起来似乎还颇有道理 。 比如 , 有人认为 , 霍去病之死的记载太过简略 , 以《史记》为例 , 与记录霍去病戎马生涯时相比 , 司马迁对于霍去病之死的记录就仅仅用了短短一句话 。
因此有人觉得这其实是司马迁的"春秋笔法" , 甚至认为霍去病一定是死于朝堂上的阴谋暗算 , 正因如此司马迁才会因为不敢指明真相 , 才会在这一关键问题上一笔带过 。
基于这一判断 , 卫青谋害之说、汉武帝谋害之说都开始有了市场 。 支持前者的人认为 , 卫青是因为担心自己地位受损 , 才会在霍去病风头最盛的时候 , 选择将他暗中杀害 , 但这种论点其实丝毫经不起推敲 。
霍去病|战神霍去病,为何只活了短短24岁原因是匈奴人的“生化战术”】霍去病一生中做得最出格的事情 , 就是为了替舅舅卫青出气报仇 , 在汉武帝狩猎期间射死了殴打卫青的李敢 。 在汉武帝面前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举动 , 往重里说几乎可以称之为犯上 。
试问 , 如果卫霍二人的关系不够亲密 , 那霍去病又何必吃力不讨好地作死 , 甚至为了替舅舅出头不惜得罪汉武的呢?正因如此 , 卫青根本没有必要去谋害自己的亲外甥 。

霍去病|战神霍去病,为何只活了短短24岁原因是匈奴人的“生化战术”
文章图片
而后者的论调其实同样幼稚 。 汉武帝其实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君王 , 一方面他雄才大略 , 领导西汉战胜宿敌匈奴 , 而另一方面他更是有着好大喜功、天性凉薄的恶评 。
但无论是褒是贬 , 他的胸怀气度却是毋庸置疑的 。 尤其是在对抗匈奴一事上 , 他表现出的决心和气魄足以睥睨中国历代君王 , 于是才有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标杆性历史排名 。
许多人以为 , 漠北决战之后匈奴就已经一蹶不振 , 但实际上从卫青到霍去病 , 再到之后的贰师将军李广利 , 他们的战略性目标一直都只有匈奴 。 霍去病说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其实也是汉武帝所认同的道理 。
在匈奴尚未臣服时 , 汉武帝会除掉自己的冠军侯自毁长城?所以站在后来西汉与匈奴持续存在的互相攻伐来看 , 汉武帝根本不存在兔死狗烹的理由 , 霍去病的存在 , 只会让汉武帝的军事规划实现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

霍去病|战神霍去病,为何只活了短短24岁原因是匈奴人的“生化战术”
文章图片
说完了以上这两种观点的逻辑问题 , 我们再来谈谈司马迁记录霍去病之死时所谓"春秋笔法"的问题 。 为什么司马迁会对霍去病死因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无比关键性的问题一笔带过呢?
其实 , 这本就是史学家的惯例:没有详细记录 , 就是因为这些人的死因无比正常 。 比如同时代的卫青 , 《史记》的记载就只有13个字:"其四年后 , 大将军青卒 , 谥为烈侯" 。
没错 , 太史公前文还在讲卫青一系侯爵被除之事 , 然后就用"其四年后"四字转到了卫青的死讯 。
这其实才是史书记载时的常态 , 霍光、班超、窦固 , 这些在当时曾经风头无两的大人物 , 一旦身死也不过就是书上一句话的事 。 相反 , 如果这个人真的死因蹊跷或者死因惨烈(比如商鞅、李斯) , 记录者才会在这一事情上多做着墨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死因记载简略 , 但一般来说 , 人们反而会详细记录这些逝者下葬时的规格 , 因为这才是对一个人盖棺定论的重点 。
比如汉宣帝时期的权臣霍光 , 死时几乎被行"帝王之礼" , 不仅皇帝、太后亲临 , 还被赐以黄肠题凑(帝王陵寝椁室的御用规格)下葬 。 从这些记载来看 , 霍去病的死因记载缺失 , 正是一种常态 。
那么 , 霍去病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排除了卫青争权、汉武帝兔死狗烹的嫌疑 , 导致霍去病年轻离世的第三种可能死因 , 也许与他在与匈奴作战期间 , 碰上的瘟疫和疾病有关 。

霍去病|战神霍去病,为何只活了短短24岁原因是匈奴人的“生化战术”
文章图片
封狼居胥、马踏匈奴的霍去病 , 光是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就经历了至少两次 。 在古代的生产力下 , 行军打仗时的艰苦程度要远超我们的想象 , 更重要的是霍去病向来以轻骑突击为主 , 这种进攻模式下 , 即使是军中以指挥作战为要的将领 , 也必须习惯踏冰雪、过荒原的军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