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粮食危机呢?


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粮食危机呢?
文章图片
沙皇俄国、苏联、俄罗斯 , 3个国家具有传承关系 , 相当于爷爷、父亲、儿子 。 蹊跷的是爷爷、儿子都有大量的粮食可供出口 , 就这个父亲不给力 , 粮食不足到产生重大危机 。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北方大国 , 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耕地 , 直到20世纪初 ,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 稳居粮食出口第1位 。 据统计 , 当时俄国的粮食出口惊人 , 占据世界粮食出口重量的45% 。
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粮食危机呢?】列宁建立苏联之后 , 尽管国内战乱频繁 , 并夹带着外国干涉 , 但是粮食生产受到的不良影响还是有限 。 苏联真正出现粮食问题 , 始于斯大林执政期间 , 当时苏联领导层重视工业化 , 而忽视农业的地位 。

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粮食危机呢?
文章图片
斯大林要让苏联强大起来 , 不推动工业化 , 那就是一句空话 。 但有些政策在后世看来就做得有些极端 , 比如斯大林推行“强制性的集体农庄”“强制性的国营农场” , 把土地公有化、把农具公有化、把牲畜公有化……
老百姓可不是圣人 , 也不是个个觉悟高 , 他们宁可宰杀牲畜 , 也不愿无偿交给公家管理 。 在1928年到1933年期间 , 苏联大力推行集体农庄 , 但效果却不是很好 。 反映在牲畜数量上 , 耕牛从3070万头下降到1960万头 , 羊从上亿只剧减到5000万只 , 马从3350万匹下降到1660万匹 。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 , 不仅仅体现在牲畜的大幅度较少 , 还表现在对种地的不感兴趣 。 眼看着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 苏联当局也是心急如焚 , 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加大农业投资 , 但是产量就是搞不起来 。 于是 , 粮食成为苏联的软肋 , 被迫从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进口大量的粮食 。

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粮食危机呢?
文章图片
“赫鲁晓夫同志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 他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 , 而在加拿大收割 。 ”诸如这样的小段子 , 苏联人编写出不少 , 生动诠释苏联存在的粮食危机 。
当时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 , 苏联人因为粮食短缺 , 有时不得不像美国低头 。 比如1963年 , 苏联从美国进口1200万吨粮食 , 而美国则迫使苏联向其出口低价石油 。 对手毕竟是对手 , 美国人瞧准苏联的短处 , 后来对粮食出口做出种种限制 , 有钱赚也不给苏联粮食 。
进入1970年代 , 苏联领导人被迫公开承认“粮食危机” , 采取开荒等多项措施 , 但是粮食增产不明显 。 幸好当年国际油价高攀 , 苏联靠着源源不断的石油出口 , 赚进大笔大笔的外汇 , 可以去全球采购粮食 。 但是 , 粮食进口的巨大规模 , 已经严重威胁到苏联政治经济的稳定 。

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粮食危机呢?
文章图片
长期以来 , 苏联重视以国防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 , “要大炮不要黄油”造成农业发展严重滞后 。 1989年至1990年发生全球农业歉收 , 粮食价格上扬让负债高达670亿美元的苏联 , 开始无法如期付款给粮食进口商 。
轻视农业的结果是严重的 , 粮食危机最终激化各种社会矛盾 , 比如商品短缺、特权丛生、贸易失衡以及经济崩溃等 。 一系列事件的演化 , 苏联没有扛住 , 1991年正式解体 。 接下来 , 轮到俄罗斯上场 , 吸取粮食危机的教训 , 慢慢又回到粮食出口大国的位置 。
目前 , 俄罗斯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 但是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却没有减少 , 不仅出台各种刺激农业发展的举措 , 而且加大农业领域“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 , 让俄罗斯农业在未来会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