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春秋战国时期 , 中国人对生死的态度极为奇怪 , 聂政惨烈毁容之后平静自杀 , 樊於期为刺秦王自甘奉上首级 , 白起蒙恬感慨苍天惩罚后淡定自杀.......这些人死前极为平静淡定 , 仿佛不是面临生死之间的大恐慌 , 而是“挥一挥衣袖 , 作别人间的云彩” 。
然而 , 聂政樊於期等人之死 , 总归或多或少有客观原因 , 但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丞相的李斯 , 不仅位高权重 , 且是胡亥从龙之臣 , 加之他真无谋反之心 , 那么他在蒙冤临刑之前 , 为何没有大声鸣冤 , 反而默默接受?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文章图片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秦始皇时期 , 李斯一直备受重用 , 始皇临终之时 , 算是将李斯、赵高列为托孤大臣 。 《史记》中说赵高伙同李斯篡改诏书 , 帮主胡亥谋夺了扶苏的皇位 , 但北大收藏的西汉竹简《赵正书》中却记载秦始皇传位胡亥 。
当然 , 不管胡亥得位正不正 , 但李斯都功不可没 , 有从龙之功 。
然而 , 李斯却斗不过赵高 , 因为掌握内廷的赵高 , 算是“挟天子以令群臣” 。 赵高让胡亥过上声色犬马生活 , 当有一天胡亥与美女玩乐之时 , 李斯等人上书请求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 , 结果被胡亥关进监狱 。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文章图片
与李斯一同劝谏的人有三个 , 除了李斯之外 , 还有右丞相的冯去疾和将军冯劫 。 但冯去疾和冯劫在被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 , 也就是丞相和将军不能遭受这种羞辱 , 就犹如后来的李广不想遭受刀笔吏的羞辱而自杀一样 , 于是这两人就此自杀了 。
显然 , 当时没有自杀的李斯 , 与冯去疾、冯劫相比 , 缺少了一些“舍生取义”的精神 , 多了一些苟且偷生 。 常理推测 , 李斯醉心名利 , 算是贪生怕死之辈 , 临刑之前肯定要挣扎一番 , 然而《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 , 李斯刑法之前 , 只是与儿子默默的说了一句家长里短:
二世二年七月 , 具斯五刑 , 论腰斩咸阳市 。 斯出狱 , 与其中子俱执 , 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 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 , 而夷三族 。
李斯只是与二儿子说了一句话 , “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 没有喊冤 , 表现比较平静 , 最终被腰斩 。 一个苟且偷生、醉心名利之人 ,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喊冤 , 难道李斯突然得道 , 淡看人生风云了?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文章图片
其实 , 不是李斯突然淡看生死 , 而是李斯被打怕了!
李斯被关进监狱之后 , 《史记》上就记载了一次上书 , 上面写了“七宗罪” 。 当然 , 与其说是罪 , 不如说是功 , 李斯希望胡亥见到奏章后 , 能够想到李斯之功 。
然而 , 赵高一心想要除掉李斯 , 怎么可能让奏章到胡亥手里?史书记载是“赵高使吏弃去不奏” , 而且赵高还说了一句话 , 让李斯此后没办法上奏章 , 所谓“囚安得上书!”
除此之外 , 赵高还做了一次人体条件反射的试验!
赵高派人假冒御史、谒者、侍中等皇帝身边之人 , 反复审讯李斯 , 只要李斯据实而说 , 那就遭到一顿毒打 , 只要承认谋反 , 那就平安无事 。 终于有一天 , 胡亥派人前来审讯 , 结果李斯怕挨打 , 就承认谋反 。 好嘛 , 胡亥听了很高兴 , 说多亏了你赵高 , 不然就被险恶的丞相蒙蔽了 。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文章图片
胡亥庆幸看到了李斯乱臣贼子的本质 , 所以李斯自然必死无疑 。 但对李斯来说 , 谋反铁证如山 , 根本没办法翻供 , 自己亲口承认谋反的 , 还能咋滴?
值得深思的是 , 李斯之死冤不冤?其实 , 关键在于胡亥是不是正常继位 , 如果按照《赵正书》的记载来看 , 胡亥奉诏正常继位 , 那么李斯“腰斩 , 夷三族”还真挺冤的 。
另外 , 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个重臣上书 , 结果三人全死 , 这或许是大秦帝国连诸侯国地位都保不住的关键:杀尽了中流砥柱之臣 , 还如何抵挡刘邦项羽?所以 , 胡亥弱智程度令人震惊 , 所谓“虎父犬子”也 , 秦始皇一世英名被胡亥全部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