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如果你喜欢周迅和张涵予主演的谍战片《风声》,那么这部《悬崖之上》你绝对不能错过。
不出意外,张艺谋的这部新作很有可能成为今年五一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文章插图
不同于《风声》制造的各种猜忌疑团,《悬崖之上》则是一开始就把矛盾表明了。观众站在一个上帝视角来观看每个角色的表演,同时也感受了这个过程的惊心动魄。
不同于《风声》相对狭小的剧情空间,《悬崖之上》则是制造了一个浩大的背景故事,剧情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反复上演。
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整个城市的局部都带着一股浓浓的萧杀感。
张艺谋以一种更高的维度来展现谍战片的精髓,《悬崖之上》不局限于扑朔迷离的剧情,而是深度挖掘每个角色挣扎的内心。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文章插图
毫不夸张地说,《悬崖之上》就是一部“高配”版本的《风声》。
但如果你以为这部电影单单是讲了一个秘密任务的故事,那就太肤浅了。
01
张译的张宪臣
电影的名字其实和悬崖没有一毛钱关系,张艺谋的用意是在刻画一个濒临绝境的感觉。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文章插图
故事的背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位中国特工从苏联特训回国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而他们的联络人背叛组织把信息泄露了。
《悬崖之上》被分成了七幕:暗号、行动、底牌、迷局、险棋、生死、前行。
张艺谋很老道,他并没有用剧情来制造紧张感,而是利用了每个角色内心的变化来不断收紧观众的心。
在这部电影中,内心变化最大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张译饰演的张宪臣,第二个是朱亚文饰演的楚良,第三个就是于和伟饰演的周乙。
明白了这一点,《悬崖之上》的观影重点也更加清晰了:前部分看张译,中间看朱亚文,最后看于和伟。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文章插图
张译在影片中只演了半场戏,但是他制造出来的思想深度以及悲壮感却影响了整体节奏。
影片一开始,张宪臣给观众的第一感觉就是“机智、坚韧、果断”。
四个人执行任务,张宪臣当场决定分成两组行动,避免相互暴露。为了不留私情,他直接拆散了两对情侣,让自己的爱人和楚良一组,自己则和小兰一组。
在面对叛变的接头人(沙溢饰演)时,他机智地察觉到了对方的破绽。
当自己暴露被抓后,在严酷的电刑和拷打下张宪臣依旧没有招供。
如果单纯用革命信仰来支撑张宪臣的举动,就显得有些俗套了。张艺谋给张译安排的这个角色,算是整部影片中最为悲壮,最为复杂的一个。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文章插图
张宪臣不仅担负着秘密任务,也在内心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和王郁的孩子正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乞讨。
当年他们被迫离开哈尔滨去苏联,日本人扫荡过后,两个孩子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张宪臣曾对小兰说:“黎明到来,一切都会好了。”这句话包含的不仅仅是对于革命的坚定信念,也有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无奈和思念。
《悬崖之上》前期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张宪臣。他既表现出了高大的一面,牺牲自己隐藏战友身份;又表现出了渺小的一面,遇到儿子却不能相认,内心纠结而又悲痛。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文章插图
如此复杂的一个人物,被张译诠释得太深刻了,尤其是那两场严刑拷打的戏显得格外真实。而他最后被执行死刑的时候,特务金志德陪他一起受刑,成了最大的讽刺。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张宪臣临死之前曾回头看过一眼,这一眼既有对照顾儿子的嘱托之情,也有视死如归如愿以偿的悲壮之感。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02
朱亚文的楚良
在张译被抓暴露行动之后,楚良与王郁的秘密任务就变成了如何从特务手中成功逃跑。
这其中最复杂性的人物就是朱亚文饰演的楚良。

《悬崖之上》张译受尽折磨,朱亚文誓死护友,于和伟“冷眼”旁观
文章插图
《悬崖之上》楚良一出场给观众制造的形象是一个感情用事的冲动人物。
他与小兰分开之时,还不忘深情拥吻对方,却不料被小兰立刻推开。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人虽然建立了情侣关系,但是感情还不算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