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谭嗣同真实结局:刽子手连砍30多刀才气绝,围观百姓用馒头蘸血吃


谭嗣同|谭嗣同真实结局:刽子手连砍30多刀才气绝,围观百姓用馒头蘸血吃
文章图片

谭嗣同|谭嗣同真实结局:刽子手连砍30多刀才气绝,围观百姓用馒头蘸血吃
文章图片

谭嗣同|谭嗣同真实结局:刽子手连砍30多刀才气绝,围观百姓用馒头蘸血吃
文章图片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示儿》
改革都要从舆论开始 , 戊戌变法的第一步就是宣传 , 康有人、梁启超、严复等人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 在全国各地创办报刊、学会、学堂 , 为变法铺垫环境 , 《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成为窥探先进思想的窗户 , 到1898年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已经形成 , 康有为趁此机会上书光绪帝 , 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 遂拉开大幕 。
这百日里 , 1月29日康有为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 4月康有为同梁启超成立保国会 , 一切准备就绪 , 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从文教、经济、军事、社会、政治 , 尤其是政治方面对清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中西学学堂、鼓励废八股、派遣留学生、强调工商业、武科改枪炮......都是清朝的曙光 。
不过失败也很快 , 还未发展起来的光绪势力 , 和紧逼而来的资本主义经济 , 确实会让人清醒的人有头皮发麻的感觉 , 以至于迫不及待要跳出这个怪圈 , 但却忘了前面的一堵墙实在是太高太大 , 那些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 , 很快就反应过来 , 掐住了他们的支柱——光绪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 戊戌六君子被捕于牢狱 。
古代处斩一般不会在午门 , 而是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场 , 同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 , 被押上来6个人 , 其中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谭嗣同 , 而林旭23岁、杨深秀49岁、刘光第39岁、杨锐41岁、康广仁31岁、谭嗣同33岁 , 所有人都处于最好的年龄阶段 , 但人生戛然而止 。
“有几根侠骨 , 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 , 睁眼细瞧科” , 这是谭嗣同18岁时写的自题小照 , 那时候并未料到今天 , 但已有几分了然 , 谭嗣同也是六君子之首 , 如今被缚于众人面前 , 他“谭子气未降 , 馀怒冲冠发” , 虽是文人但铁骨铮铮 , 能诗能酒 , 能拳能剑 , 那时候他在想什么?想“大难不死 , 必有后福”吗?
谭嗣同曾死过一次 , 否则不会取字“复生” , 他出生于公元1865年的北京宣武城胡同 , 1870年这里忽然来了一场瘟疫 , 他的母亲去探望亲戚不幸感染 , 回家后又传染给了子女 , 长姐、母亲、长兄相继去世 , 他自己也在鬼门关晃悠了一圈 , 却不想在第3天的时候突然醒了过来 , 就是这一遭他的人生和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所以什么“大难不死 , 必有后福”都是虚的 , 不过面对紧接着上位的父亲姨太太之刁难 , 亲缘们的先后死亡 , 这反而让他的脊骨越发挺直 , 颇有几分无所畏惧之态 , 戊戌变法也并不是只有新思想的人就可以参与 , 就敢于参与的 , 谭嗣同认为自己天生就适合这个运动 , 他向来一旋身使出的就是咽喉和刀剑——不怕死 , 怕腐朽不死 。
维新运动最高潮那会 , 他一个贵公子成了激进派 , 翰林院学士徐致靖的推荐 , 让他见到了光绪帝 , 9月5日他被下诏参与变法 , 非常尊重他的意见 , 对他说:“汝等所欲变者 , 俱可随意奏来 , 我必依从 。 即我有过失 , 汝等当面责我 , 我必速改 。 ”谭嗣同非常感动 , 觉得自己马上就能实现抱负了 。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 他虽极力拯救光绪但愿望一一落空 , 有人劝他离开 , 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 有之 , 请自嗣同始 。 ”于是9月24日他在浏阳会馆被捕 , 几乎能想象得出来 , 会有人愿意戳着他额头问他:“你是不是傻?你是不是傻?”
《谭嗣同就义目击记》详细记录了谭嗣同的行刑过程——锯头 , 清朝有很多酷刑 , 这可以在各种黑白老照片中看到 , 因为颜色的丧失 , 它可能没有那么血腥 , 但你细看却觉得冷汗直流 , 谭嗣同死时也是如此 , 迟迟不愿意落下斩断脖子的刀 , 搁在上面滑动 , 那时候除了剧烈的疼痛 , 兴许还有彻骨的冰冷 。
围在四周的人群 , 他们悄然静谧 , 密密匝匝的像一群索魂的幽灵 , 谭嗣同也许看到了 , 也许没有看到 , 鲜血滴下去 , 从一滴滴到一滩滩 , 整整30多刀 , 他才终于从这样的折磨中脱身 , 然后他就直挺挺倒下去 , 人群哗啦啦散开 , 露出贼眉鼠眼的某些人 , 他们想到关于肺结核的迷信 , 跟刽子手交谈几声 , 就装了他的血 , 回去吃人血馒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