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多半是有“痰湿”,中医化痰祛湿方,治头晕

头晕眼花、身体乏力是现代人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年龄者眩晕发病率高达25.33%,且有超过30%的眩晕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多梦,焦虑,心悸等症状。
近期就有不少病友询问,长期深受头晕眼花等症状困扰,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今天这期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导致眩晕的常见病因,以及调理方法。
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多半是有“痰湿”,中医化痰祛湿方,治头晕
文章插图

头晕眼花,身体乏力,多为痰湿困脾!
祖国医学中关于眩晕的认识多从阴阳、气血等方面论述,中医认为,眩晕发病,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见于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多与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有关。
历代医家认为,若我们体内气血不足,或者体内脏腑受外邪侵扰,导致功能失调,则可累及大脑,导致出现头晕、眼花、身体乏力等不适。
正如《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记载:“运血者,即是气”,认为气机调畅,则血行得以正常运行,若气机升降失调,血不随气行,不能濡养头面,不荣则晕。
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之病亦多与脾胃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眩晕病的患者中,其病因病机病性要素,以痰湿、血瘀最为多见。
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多半是有“痰湿”,中医化痰祛湿方,治头晕
文章插图

(眩晕病的证候要素分布情况)
痰湿中阻,发为眩晕!
《丹溪心法·头眩》曰:“此证属痰多者多,无痰则不能作眩”,并强调眩晕当以“治痰为先”。认为痰为导致眩晕病的重要原因。
《脾胃论》也有记载:“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
脾胃主运化,其运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们所吃进去的食物首先经由脾胃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一说,若脾胃损伤,水谷之精微运化不能,则气血不足,头部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濡养,可发为眩晕。
另一方面,脾胃主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湿浊内生,久郁为痰,痰阻清窍,清阳不升,不通则晕。
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多半是有“痰湿”,中医化痰祛湿方,治头晕
文章插图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节者增多,如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嗜食肥甘厚味,冷饮冷食,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健,运化失司,痰湿内生,郁久化热,耗伤胃阴。而痰湿本为病理产物,但又可作为病因进一步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形成恶性循环。痰浊上犯于脑,蒙蔽清阳,故发为眩晕耳鸣;痰湿中阻,气机运行不畅,则胸闷、胃脘胀闷不舒,食欲下降;胃气上逆则为呕。
临床所见,该类患者多表现为眩晕发作,头昏蒙,如物包裹,伴视物旋转、耳鸣,胸闷恶心,甚或呕吐,食欲不振,舌白苔腻,化热者,则可见舌红苔黄腻等症。
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多半是有“痰湿”,中医化痰祛湿方,治头晕
文章插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久病多有瘀,血瘀在眩晕病中也占重要地位,临床实践发现,在出现头晕眼花、身体乏力等症的患者中,痰湿和血瘀多相伴出现。
眩晕日久,警惕痰瘀阻窍!
张绍才龙南中医团队指出,脾胃运化失司,津液疏布失调成痰或血液运行障碍成痰,久病者,易有痰阻血脉而成瘀,痰瘀之间又相互影响,终致痰瘀同病。临床所见,不少长期头晕眼花的患者多有“瘀”的存在。正如《叶氏医案存真》云:“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
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多半是有“痰湿”,中医化痰祛湿方,治头晕
文章插图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气血流经之所,若痰湿阻滞,致气机不畅,气血运行涩滞,病情日久,入络化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脑窍失养,风邪乘虚上犯脑窍。这一类患者多伴有头胀痛或刺痛。对于此类患者,当予以痰瘀并治。
头晕目眩,身体乏力?多半是有“痰湿”,中医化痰祛湿方,治头晕
文章插图

那么,对于痰湿、血瘀所致的头晕眼花,身体乏力,应该如何调理,有效摆脱这些病症的困扰呢?
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化痰,升清止眩!
对于脾胃所伤,痰湿中阻所引起的眩晕病,在实际的调理中,多以健脾化痰、升清止眩为法,临床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辨治,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或泽泻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