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扛了马超八九个回合,徐晃却扛不住三个回合,这个描述合理吗

见于马超兴兵讨伐曹操的章节 , 由于马腾被曹操所因 , 身为马腾之子的马超 , 与曹操之间不仅仅是国恨 , 更是不得不报的家仇 , 于是马超兵出西凉 , 准确对曹操斩草除根 。 然而当时的曹操再不是当年刺董卓时的曹孟德 , 也不是那个以少胜多 , 靠烧粮草战胜袁绍的曹阿瞒 , 而是当时三国时期最有实力的一方诸侯 , 所以 , 从整体的实力上讲 , 马超的复仇之路也会走得非常坎坷 , 可以说马超凭借着一股勇力和西凉兵的特点 , 能够与曹操的对阵中胜出多次 , 已经是非常优秀了 。

于禁扛了马超八九个回合,徐晃却扛不住三个回合,这个描述合理吗
文章图片
曹操与马超对阵 , 当时马超的左右膀臂分别是马岱和庞德 , 马超并没有让这二人先出 , 而是自己单骑出阵来战 , 这也是马超急于亲手为马腾报仇的切齿表现之一 。 而曹操军阵中第一个冲上来斗马超的人是于禁 , 结果八九个回合于禁便抵敌不住败走 。 自认为武力值在于禁之上的徐晃 , 在于禁败退以后提着大斧子冲了上来 , 结果斗了不到三个回合就败了 。 而曹军中第三个冲上来的李通 , 在马超的枪下生存了数个回合 , 之后被马超一枪刺死 。 在这一场以三轮一的斗将中 , 马超完胜 , 败二斩一 , 然而 , 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

于禁扛了马超八九个回合,徐晃却扛不住三个回合,这个描述合理吗
文章图片
说起李通其人 , 似乎名气还赶不上于禁 , 而于禁的武将排名必然不会高于徐晃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年曹操在收徐晃的时候 , 徐晃曾与许褚有过一战 , 结果徐晃硬是扛住了许褚五十余个回合 , 从这一点上来看 , 徐晃是没有可能在马超的枪下不到三个回合就速败的 , 而这个速败出现在罗本里 , 毛本里的徐晃也是败了 , 却没有败得这么快 , 他扛住了马超二十个回合 。 以此来看 , 徐晃能扛住许褚五十余个回合 , 那时的他是军中首席战将 , 所以死扛到底 。 在对阵马超时 , 他是将而不是帅 , 并且军中还有许褚在 , 所以在二十个回合觉得打不过马超的时候就败阵而走 , 似乎也是合理的 。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看 , 就可以说明毛本相对于罗本而言改得好对吗?

于禁扛了马超八九个回合,徐晃却扛不住三个回合,这个描述合理吗
文章图片
其实并不是的 , 罗本自然也有罗本的道理 , 否则三国演义被列为名著就应该加上毛宗岗改编这句话了 。 为什么说许褚拿下徐晃至少要在五十个回合以上 , 而马超只需要三合就可以战退徐晃呢?难道徐晃还不如在马超枪下生存了数个回合的李通吗?难道徐晃还不如八九个回合才败给马超的于禁吗?其实都不是 , 而是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 , 而这个道理我们还是要从徐晃手中的兵器说起 , 就是那把让徐晃扛住了许褚五十个回合的大斧子 。 从徐晃的兵器上来看 , 他就是一个力量型将 , 而并非是一个技巧型武将 , 如果徐晃没有足够的力气 , 是不会选择用战斧做武器的 。

于禁扛了马超八九个回合,徐晃却扛不住三个回合,这个描述合理吗
文章图片
尽管徐晃的斧子在三国时期武将的兵器重量上还谈不到什么排行 , 就像许褚手中的大刀一样 , 作者没有特别的交代它们到底有多重 , 但是从二人的勇力上看 , 分量也必然不轻 。 在许褚与马超对战的章节中 , 为什么马超最后会占尽了优势 , 而前两百个回合的单挑中却没有表现出武力值的压迫感 , 说起来无非就是力穷技胜四个字而已 。 在马超对阵徐晃时也是一个道理 , 本来徐晃感觉凭着自己手中的大斧子可以挡上数十个回合 , 没想到马超并不是来和他斗力的 , 而马超枪法上的出神入化 , 是让徐晃战不到三个回合就败走的根本原因 。

于禁扛了马超八九个回合,徐晃却扛不住三个回合,这个描述合理吗
文章图片
笔者在此前的数次对马超不是力量型武将做出过描述 , 在此篇中还有必要重申一下 , 以马超与许褚最后抢枪为例 , 最后两个人将枪杆弄断 , 各拿半根在手中乱打就可以看得出来 , 马超用的枪是木杆的 , 所以马超不能说没有力气 , 但绝对是对技制力的典型武将 。 所以许褚最终败给马超是情理之中 , 徐晃三合败走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 而于禁能够扛八九个回合 , 也足以说明于禁的斗将技巧还是拿得出手的 , 只是力量上绝对不占任何优势 。 综上 , 假如把马超换成许褚 , 战不三合败走的人必然是于禁 , 而在马超的面前 , 速败的人一定是徐晃 。 所以 , 毛本三国初看时感觉更合情合理 , 细细品味之后 , 感觉罗本的原著是真的没有什么必要改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