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朝一对父子,父亲说:出征回来后,就杀了你!儿子:干脆反了吧


唐朝|唐朝一对父子,父亲说:出征回来后,就杀了你!儿子:干脆反了吧
文章图片

唐朝|唐朝一对父子,父亲说:出征回来后,就杀了你!儿子:干脆反了吧
文章图片

唐朝|唐朝一对父子,父亲说:出征回来后,就杀了你!儿子:干脆反了吧
文章图片

唐朝|唐朝一对父子,父亲说:出征回来后,就杀了你!儿子:干脆反了吧


自古以来 , 我国便十分重视伦理道德 , 在《论语·颜渊》中就曾提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是说 , 每个人都应该要守住自己的职责 , 做父亲的要有做父亲的样子 , 做儿子也要有做儿子的样子 。 这个道理即使越过几千年后的今天 , 也仍被尊称为伦理中的定理 。
在这种传统伦理思想也要求与我们日常的经验下 , 我们都会潜意识地认为所有的父亲与儿子的关系都是那种其乐融融的状态 。 但其实 , 自以伦理、道德规范著称的中国古代 , 也会有父子反目成仇的情况 , 且数量不在少数 。
在我国历史中最引以为傲的唐朝 , 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 唐朝就有这么一对父子互相敌视 , 父亲说:出征回来后 , 就杀了你!儿子:干脆反了吧!
一、暴风前夕要说安史之乱 , 那大家肯定熟悉 , 毕竟导致盛唐衰落的其中一个重大原因 。 而提起安史之乱 , 大家很容易想到的还有这次作乱的罪魁祸首 , 安禄山与史思明 。 说来有趣 , 这两个叛将首领最后的结局都落得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弑杀的下场 。
不过 ,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史思明与他的儿子史朝义 。
安史之乱正好发生在唐朝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贪污无能的一个重要弱势阶段 , 因此一开始 , 安史叛军们便给予了唐军以重重一击 , 夺取了一部分土地归为己有 , 后虽然与唐军互有成败 , 但叛军始终难以被清除干净 。
在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 , 史思明僭称大圣周王 , 开始自立 。  史朝义 , 史思明所生 , 为嫡长子 。 在史思明自立称王后 , 被封为怀王 , 拥有自己的封地 。
可事情还没完 , 身为嫡长子的史朝义性格忠厚老实 , 十分努力 , 深受手下与人们信任 , 他为了父亲的造反大业出生入死 , 奔波劳累 , 尽献自己的力量 。 可有一个事情一直绕在他心头 , 令他十分痛苦 。
不知道为什么 , 身为父亲的史思明对待自己的大儿子却像对待仇敌一般 , 没有父亲的慈爱与严爱 , 有的只是冷眼旁观与辱语谩骂 。
身为嫡长子的他 , 虽身负大众所望与精明才干 , 却并未受到父亲的重视 , 就连据传统应该给予自己的继承人身份也被父亲不顾反对、决绝的交给不如自己的小儿子史清明 。
甚至更过分的是 , 史朝义感到自己的父亲每次给自己分派任务时总是会把自己派到险象迭生的地方 , 不过好在每次都是有惊无险 , 史朝义并没有就此而丧命 。
可能是为人宽厚的性格 , 可能是深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影响 , 也可能是史朝义深信“虎毒不食子”这一俗语 , 故每次其都没有太放在心上 。
即使是数次听说自己的父亲对其臣下毫无避讳地在酒后吐真言说要尽早将自己除之而后快 , 以保小儿子的继承人身份的事情 , 也依然忍气吞声 , 坚信父亲说的只是玩笑话 。
由于史朝义的为人 , 其门下也积累了许多各路人才 , 那些人才也屡次对其劝导 , 希望其早些弑父 , 以夺王位 , 保全自己 。 但史朝义也只是对此一笑置之 。
二、底线溃塌 , 洪水终至也许是史思明残暴不仁、极易猜疑的性格 , 其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始终生龙活虎 , 自己的计划迟迟没有得到实现 , 终于忍不住了 。
有一天 , 史朝义接到了父亲的命令:要求其在一天之内修筑三座隅城 , 用来存储粮食 , 若不实行 , 将以军令处之 。 史朝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压力 , 他不禁思考自己一直以来的容忍是否正确 。
史朝义少有的召集了自己全部手下 , 尽数投身于隅城的建设、致力于任务的完成 。 他和将士们马不停蹄地修筑 , 片刻不停息 , 终于 , 在黄昏之际来临时 ,任务已勉强完成 。
当众人以为事情就此结尾时 , 史思明这时走来 , 阴沉着的脸昭示了事情的后续 , 果然 , 围着城走了三圈之后 , 便对着自己的大儿子史朝义大声斥骂 , 怎么连泥都没抹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