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大家都知道 ,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走上仕途 , 完全是因为汤和的一封信 。 当时的朱元璋早已是穷途末路 , 而他要面临的也无非只有两种结果 , 一种是被饿死 , 一种是像凤凰一样 , 浴火重生 。 他原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 娶个媳妇 , 种个地 , 孝敬父母 , 却没成想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 就这样他毅然选择了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 , 而汤和也成了他第一个战友 , 也是唯一一个陪他走完这条路的人 。 此后的他们更是一起度过了所有艰难险阻 , 创下了大明王朝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文章图片
俗话说:“狡兔死 , 走狗烹” 。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 , 以他狠辣多疑的心 , 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 几乎将开国功臣诛杀殆尽 , 最后仅剩下4个人 , 其中就有汤和 。 那么为什么汤和能全身而退呢?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朱元璋念及旧情 , 然而对于从小受尽人情冷暖的他来说 , 若真念及旧情 , 怎么会杀了那些陪他一起踏遍尸身血海的兄弟?但要说全无旧情 , 似乎又不切实际 , 所以他能善终 , 多半因为汤和太懂得进退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文章图片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 , 比他大三岁 , 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他 , 成年之后更是身手敏捷 , 善于谋略 。 于1352年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 , 不久便被封为千户之职 。 也就是在此时 , 他给朱元璋写信邀请他入伍 , 所以严格算起来他还是朱元璋的领路人 。 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 , 很快就崛起 , 地位也远超汤和 。 因当时诸将大都是朱元璋的同辈 , 所以都不愿屈居他下 , 但是汤和却自始至终没有嫉妒心 , 待他恭敬有礼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文章图片
《明史》中有记载:“汤和长太祖三岁 , 独奉约束甚谨 , 太祖甚悦之 。 ”朱元璋无论是放牛还是在皇觉寺 , 都受尽了冷眼 , 如今到了军中有了地位却仍然不受尊敬 。 而汤和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第一个站出来肯定了朱元璋的地位 , 从而震慑了其他人 , 这点始终让朱元璋感恩在心 。
可见汤和不居功自傲 , 很会摆正位置 , 甘愿站在朱元璋的身后 , 做其朋友兼部下 。 即便是在后来的几十年中 , 他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 一直都是兢兢业业 , 从不争功 , 更无抱怨 。 朱元璋对他自然也是十分倚重和信任的 , 还以兄弟相称 , 可见两人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文章图片
不过他们之间也是塑料兄弟 , 在汤和的一次醉酒之言下被粉的稀碎 。 汤和这个人可以说十分完美了 , 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喝酒 , 而且一喝醉就胡言乱语 , 结果还被朱元璋无意中听到 。 当时汤和正驻扎在常州 , 一次喝醉后就对属下埋怨:“我镇守此城 , 如同坐在屋脊上 , 左顾则左 , 右顾则右” 。 按理说这并不算什么大事 , 然而朱元璋却较了真 , 还在平定中原后和汤和算起了旧账 。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 , 汤和本可以获得公爵头衔 , 然而朱元璋却对他故意挑挑毛拣刺 , 结果只给了侯爵 。 直到后来他多次当面请罪 , 朱元璋才封他为信国公 。 然而这并不算完 , 此后朱元璋为了震慑他 , 更是多次旧事重提 , 还将他的过失作为反面教材刻在了传世的铁券上 。 他的这种做法 , 让汤和毛骨悚然 , 所以此后他更加小心翼翼 , 如履薄冰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文章图片
特别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 这两次功臣大清洗 , 让汤和心惊胆战 , 他知道他也该归隐了 。 于是主动放弃兵权 , 请求告老还乡 。 当然 , 朱元璋正愁没有典型 , 汤和就当了这个典型 , 于是便赏了他金银 , 还给他建了府邸 , 让他安享晚年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文章图片
如果是旁人 , 这事应该到这里就算完结了 , 然而他是汤和 , 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能人 , 只要他在 , 对朱元璋就是一种隐患 。 所以汤和即便是退休了 , 依然谨慎为人 , 低调做事 。 他不仅将赏赐都善尽给了乡邻 , 还遣散了家里100多位的小妾侍女 , 一个人过起了闲散生活 。 而且每次入朝听到的军国大事 , 也是闭口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