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陷入困境,该如何处理?张居正一语道破真谛

大家好 , 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 , 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 , 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
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 , 有时难免会陷入困境 , 进入到左右为难的境地 ,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 同意也不对、不同意也不对……总之 , 事情的发展暂时进入到一种均衡状态 。 而应对之道 , 明朝宰相张居正曾写在《权谋残卷》 。

事情陷入困境,该如何处理?张居正一语道破真谛
文章图片
事有不可拒者 , 勿拒 。 拖之缓之 , 消其势也 , 而后徐图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 有些事情发展到不可抗拒的地步时 , 就不要抗拒 , 而是想办法拖住、延缓 , 来消耗、消除它的攻势 , 之后慢慢解决 。
张居正一语中的 , 其核心就是以拖待变 , 但我们为什么要拖、怎么拖?下面具体分析:
一、拖延的本质
张居正写得很明确 , 就是为了“消其势也” , 本质就是通过时间的变化让势能消减 , 打破现有的平衡状态 。 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事情陷入困境,该如何处理?张居正一语道破真谛
文章图片
当事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 , 必然要选择一个阻力最小的方向 。 而很多看似十万火急的事情 , 只要拖一拖 , 也就变得没有那么紧急和重要了 。
二、拖延的三种方式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 时间会改变一切 。 总结来看 , 拖延无非三种方式:以拖待变、以退为进、以人为乱 。
1.以拖待变
实际就是引入时间因素 , 通过时间来改变自身条件、外部条件的变化 , 逐步实现平衡的打破 。 我们所说的夜长梦多就是这个道理 , 拖的时间越长、变数越多 。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很多时候一旦在正确的时间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 , 就永远地失去最佳的时机 。

事情陷入困境,该如何处理?张居正一语道破真谛
文章图片
比如在韩信攻破齐国后 , 刘邦册封韩信为齐王 , 就是以拖待变 , 否则韩信分分钟背叛他 , 他也就没有办法一统天下 。 而当项羽自刎之后 , 刘邦马不停蹄地奔驰到韩信军营 , 收韩信的兵权 。 这时 , 刘邦不能拖 , 拖下去就无法消解韩信的力量 。
2.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实际上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 利用地理位置、空间方位等变化 , 实现时间的变化、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
最典型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 , 国民党后退至西南地区 , 利用险峻山河的空间来延缓日本侵略者的攻击态势 , 消耗日本的力量 , 打破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 。 在当时 , 日本打不起消耗战 , 当它占领的地区越多 , 需要驻扎分散的兵力就越多 , 他的攻击力就变弱 , 然后我们就可以组织更多的力量来反攻它、消灭它 。
3.以人为乱
这实际就是引入人为的因素 , 加入更多的博弈力量 , 把平衡的局面搞乱 , 通过利益重组的方式 , 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

事情陷入困境,该如何处理?张居正一语道破真谛
文章图片
事情陷入困境,该如何处理?张居正一语道破真谛】《三国演义》中 , 在何太后的斡旋下 , 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斗争进入到平衡状态 , 虽然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 但一时间又都做不到 。 而这时 , 袁绍等士族力量看到了机会 , 推动何进引入董卓等外部势力 , 将东汉的政局搞乱 , 最终演变为三国分立的状态 。
三、如何进行艺术性拖延?
前面讲的偏理论化和道理化 , 大家可能觉得不够实用 。 大家都知道用拖刀计来打破僵局 , 但如何通过拖来实现有利于自己的变化 , 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 在某种程度上 , 拖延就是拒绝 。

事情陷入困境,该如何处理?张居正一语道破真谛
文章图片
首先 , 口头支持 。 正如张居正所讲 , 事情发展到不可抗拒的地步 , 根本就由不得我们拒绝 。 比如在工作中 , 领导可能时常拍脑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 作为下属不能立刻拒绝 , 可以保持沉默 , 最好是口头表态支持 。
其次 , 行动延缓 。 很多事情不是不办 , 而是缓办 , 也就是在口头表态支持的清下 , 以研究为拖延 , 说不定领导过几天又有新的想法或者是放弃 。 如果领导依然执着 , 那就要表现出无限热情 , 早请示晚汇报 , 以执行中的困难逐渐打消领导的想法 。
最后 , 换人办 。 如果自己确实办不了 , 那就想办法让领导换人办 , 当然不是自己主动提出换人 , 而是制造客观的情况来换 , 比如创造一个必须要自己出差的机会、或者是病遁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