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后,为何还强娶他的妻子?看完才知李世民多聪明
公元626年7月2日 , 李世民策划发动玄武门之变 。 在这次政变中 , 李世民成为最终胜利者 , 隐太子李建成与巢王李元吉身死 , 李渊被逼退位成为太上皇 。 而李世民为了稳住位置 , 进行了血腥屠杀 。 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子嗣统统杀害 , 就连幼子都不放过 , 并且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 。
文章图片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 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史书并未记载其姓名)并未遭到杀害 , 反而被李世民纳入后宫 , 成为李世民的妃子 , 为李世民生子李明 , 是为曹王 。 李世民对于此女还十分宠爱 , 曾一度想要立杨氏为后 , 《新唐书》记载:“曹王明 , 母本巢王妃 , 帝宠之 , 欲立为后 。 ”
从这段记载上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可谓是非常好的 , 然而事实上李世民对杨氏有着杀夫杀子之仇 。 后世对于李世民为何要娶这么一个妃子也是议论纷纷 , 很多人八卦道:“这杨氏绝对美貌无比 , 令李世民这等人物都迷醉不已” 。
然而笔者却不这么认为 , 唐太宗李世民何等人物?坐上皇帝后美女自然不缺 , 又怎么会因为美色而娶一个已经嫁做人妇且有仇怨的女子呢?仔细想来 , 李世民的这项举动其实蕴藏着极大地智慧 , 看完只知道李世民有多聪明 。
古代女子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女子的婚事都不由自己做主 , 一般都会成为为家族谋福利的一种“工具” , 这种现在在贵族与帝王家庭更为常见 。 杨氏当初嫁给李元吉的时候 , 就属于政治联姻 。
文章图片
我们先来看一下杨氏所在的家族——弘农杨氏 。
这个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大名鼎鼎 。 自西汉时期 , 弘农杨氏中杨敞就位居丞相之位 , 其玄孙孙杨震官居太尉 , 又有“关西孔子”之美称 , 之后杨氏历代为官 , 一度达到“四世三公”的高度 , 其家族可见兴旺 。 到了隋朝时期 , 弘农杨氏更是达到巅峰 , 隋朝的著名宰相 , 越国公杨素 , 其子杨玄感等 , 就是弘农杨氏的后人 。
后来唐朝建立 , 弘农杨氏依旧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太多人 , 但是杀戮只能消除敌人 , 并不能产生助里 。 李世明若想坐稳皇位 , 就必须有人支持 , 而弘农杨氏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因此 , 李世民将杨氏纳入后宫 , 就是想给弘农杨氏一个信号——我与弘农杨氏是自己人!
文章图片
前面提到 , 杨氏与李元吉的婚姻乃是处于政治联姻 , 目的就是为了搭上皇室一脉 。 只要能给家族带来好处 , 杨氏嫁给谁都是一样的 。 而当李世民宣武门政变成功后 , 坐上皇帝位置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李世民娶了杨氏给弘农杨氏带来的好处 , 比之杨氏嫁给李元吉所带来的好处高下立见 , 弘农杨氏自然能够区分其中利弊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后,为何还强娶他的妻子?看完才知李世民多聪明】在权衡之下 , 即便是强娶弟妻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 李世民也不在乎 。 毕竟与得到弘农杨氏的支持相比 , 这点名声算什么?因此 , 李世民在杀掉弟弟李元吉后 , 还强娶其妻 , 实乃是一种大智慧 。 可悲的则是这封建时代中的女子 , 身不由己 , 注定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
幸好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时代 , 男女平等恋爱自由 。 不用担心自己的婚姻被政治左右 , 也不担心战乱朝不保夕 。 不过虽然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了明面上的战争 , 但是日常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战场呢?如何在职场中拉拢自己的帮手?如何化解与对手间的矛盾?如何讨得领导欢心?这些都是需要足够的智慧的 。
然而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 , 工作时间更是短暂 , 又有多少机会能够增加为人处世的经验呢?很多人做事会给人老成的感觉 ,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就是他自身觉悟高 , 第二就是他经历的多 。 如果用亲身经历来体验人生百态 , 等你体会之后或许就已经垂垂老矣 。 因此 , 笔者在这里建议大家还是多读书 。 因为读史就是在给自己增长经历 ,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古人是如何升官的 , 是如何对付政敌的 , 是如何运用权谋的 。 他们的经历虽然与我们不同 , 但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却是相同的 。
- 雍正|雍正临终前杀死一人,助乾隆稳坐皇位60年,自己不惜背上千古骂名
- 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对此十分痛恨,现如今却非常流行
- 袁天罡|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灭亡?袁:猪上树时,李世民到死没明白
- 李世民|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次年来问斩,年后回来多少人?
- 李世民在李渊帐外一顿哭号,李渊一顿骂,反被李世民说服攻打长安
- 李世民心善宽容,也宠爱李承乾太子,那么李承乾为什么要被废黜
- 李世民开创一职业,成为古代女子的噩梦,现代女人却争先恐后去做
- 单雄信|李世民处斩单雄信,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给唐朝埋下一大祸根
- 艺伎|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对此十分痛恨,现如今却非常流行
- 同样是夺权,为何后人对李世民和朱棣评价不同,关键看善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