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亲子阅读,不只是为孩子读一本书那么简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任然
绘本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有框 , 有的无框?这个封面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在成都 , 一间小会议室里 , 十几位女性围坐 , 面前铺满了各种绘本 , 大家就主讲人的发问 , 不断讨论……
这是图书出版社的会议吗?
实际上 , 这是十几位母亲在“共学”如何开展亲子阅读 。 这样的“共学”固定在每周四上午开展 , 内容涉及儿童阅读理念及方法、儿童阅读基础理论等 , 已不间断进行了一年半 。
“只有儿童阅读陪伴人 , 深刻地懂了童书 , 才能为儿童读好一本书 。 ”成都书语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阿简说 , “亲子阅读 , 是门技术活儿 , 我们都需要学习 。 ”
创办于2013年 , 致力于服务城乡基层儿童与儿童阅读陪伴人 , 培养终身阅读者的成都书语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成都书语) , 至今已服务了2.8万余个家庭 。
成都书语 , 最初只是想以社区故事小屋的形式 , 为儿童建立一个家门口的图书馆 。 实践了多年后 , 他们发现 , 大众对亲子阅读越来越重视 , 但亲子阅读并不只是为儿童读完一本书那样简单 。 为儿童打造阅读环境不只在社区、学校 , 更重要的是在家庭 , 核心关键则是儿童阅读陪伴人 。
阅读环境是驱动
4月17日晚7点 , 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附近的一个大院内 , 一间名为89号故事小屋的灯准时点亮了 , 门口早已等待的20多个小朋友一起涌进小屋 , 大家熟练地打开锁着的铁柜 , 陆续搬出几百本图书 , 各自翻阅起来 。
当妈妈主讲人绘声绘色地讲到故事主人公每天织出各种云朵时 , 小朋友们开始打岔:“那朵云像青蛙”“像羊角”“像冰棒”……故事主讲人微笑着合起书问:“那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云朵啊?”
适时的拓展 , 又适时地拉回到故事情节中 , 一本20多页的绘本 , 讲了半个多小时 , 小朋友们听完故事后很满足 , 又都意犹未尽 。
这样的故事会 , 每周六晚都会进行 , 已在这个大院坚持了4年 , 服务了周边100多个家庭 。 所有的运营和维护全部都靠志愿者 。
89号故事小屋督导(负责人)曹惠娟说:“大家非常珍惜有这样一个有益于儿童阅读的环境 , 乐意当志愿者 。 ”
如今 , 作为社会组织的成都书语 , 全职人员有5名 , 但为其服务的志愿者 , 已超过3000名 。
几乎每一名志愿者都能讲述出成都书语的创办初衷 。
2013年 , 成都各级公共图书馆及书店少有绘本 。 意识到儿童阅读环境重要性的阿简 , 有了筹建社区儿童绘本馆的想法 。 她开始走访多个社区 , 某个下午 , 她来到一个社区 , 数出了有100位小朋友路过 , 便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故事小屋 。
小屋每周定时开放 , 向孩子、家长宣传和介绍绘本 , 讲故事 , 提供绘本借阅 , 特定的节假日还有绘本延伸活动 。 一切免费 , 没有押金 。
如今 , 成都书语已在44个社区建立了故事小屋 。 都一直延续着第一个故事小屋的基本形式 。
成都书语中心主任王茵说:“在儿童阅读基础理论中 , 儿童阅读的生态环境包括学校、社区 , 还包括家庭 。 ”于是 , 成都书语将服务也延伸至了学校和家庭 , 至今已与102所中小学校252个班级进行了合作 , 并在志愿者中建立了65个家庭故事会 , 基本形式与故事小屋类似——成都书语提供相应书籍 , 教师或家庭成员以志愿者身份负责维护 。
“家长 , 才是培养终身阅读者的核心人物 。 ”阿简强调 。
4年前 , 原本只服务儿童的成都书语 , 将服务的重点人群及内容又增加了一个——针对家长开展各种形式的儿童阅读理论培训 , 并普及相关理念 。
核心是阅读陪伴人
会议室里 , 十几位母亲开展的“共学”主题是“无字书” , 大家通过纸张的材质、画面的颜色、绘画风格等来分析绘本想要讲述的故事 , 和其背后想要传达的价值观 。
每周四上午 , 这个会议室都会被挤满 , 有熟悉的面孔 , 也有从各种途径慕名而来学习的陌生人 。
【阅读|亲子阅读,不只是为孩子读一本书那么简单】会议室旁 , 则是成都书语日常办公地点 , 也是他们的书库所在地 。 高达4米 , 铺满一整面墙的落地书架上 , 存放着4.36万册儿童书籍 , 这些书籍日常在遍布成都的故事小屋、合作班级以及家庭故事会中流动 。
“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亲子阅读是需要技术的 。 ”阿简回忆 , 最开始针对阅读陪伴人的培训 , 每期只有几个人参加 , 而近几年 , 场场都很抢手 , 名额很快都会被抢光 。 目前 , 已举行了433场 , 服务了65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