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庸|以百岁身守医者

李继庸|以百岁身守医者文章插图
李继庸讲述从医历程 。
李继庸|以百岁身守医者文章插图
李继庸(右一)与患者交流 。 (资料片)
自从1946年如愿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 , 她便立誓要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执着的坚守 , 谱写属于自己的医者风范 。 她就是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离休老专家李继庸 。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进李继庸的生活 , 听她讲述百年风雨路 。
从小立志学医
展现过人胆识和出色医术
1920年 , 李继庸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兴隆甸 。 1941年2月 , 她赴日本留学 , 考入东京女子医学专门学校 。 1945年3月 , 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 , 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
“那时候百姓看病很难 , 我就想 , 我只有学医才能救同胞 。 ”回忆起学医初衷 , 李继庸说 。
1946年 , 李继庸初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原哈尔滨市立医院)妇产科 , 便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技术 。 一次夜里值班突遇一名急腹症患者 , 经检查化验后 , 诊断为宫外孕 , 由于内出血严重 , 患者血压持续下降 , 急需开腹手术 , 李继庸顶压上阵 , 顺利完成手术 ,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
“母亲是个‘不顾家’的人 , 因为家住医院附近 , 记忆中晚上家里的窗户经常会被敲响 , 喊着‘李主任 , 有急症患者需要紧急手术’ , 母亲立刻就会冲到医院 。 ”李继庸的女儿告诉采访人员 , 不仅是晚上 , 母亲甚至没在家过过春节 , 不是在医院就是在重病患者家里陪伴患者过节 。
在科研方面 , 李继庸也不甘落后 , 除了本地跟师 , 她还积极争取到湖南湘雅医学院和天津妇产医院等进修 , 并将膀胱瘘修补术、外阴癌根治手术及宫颈癌根治手术等新技术带回科里;随后组织开展的教学查房 , 更大大提高了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 。
坐什么车都晕
她为治疗患者跟着马车跑
1953年是李继庸人生的转折点 , 她于当年7月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这也使她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 倍感身上的担子与责任之重大 , 李继庸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 , 加班加点 , 不分昼夜 。
从医几十年 , 李继庸抢救的病人不计其数 , 求学时代锻造的顶压力、有胆识、解难题的本事总能让她化险为夷 。 她从不吝惜把这些经验和本事传授给同道、学生 。 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 每年接受大量学生和进修医生来学习 。 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临床技术 , 李继庸亲自制作教学模型 , 认真分享、分析疑难病例 , 并坦陈自己临床中的失败病例和教训 , 培养了上千名进修医生 。
李继庸回忆 , 有一年 , 一位从玉泉来进修的医生回去后 , 遇到妊娠5个月大出血的患者 , 不知如何处理 , 请求协助 。 那是一个冬季 , 李继庸坐在一辆无棚三轮摩托车上 , 100多里的路 , 冷风像刀一样割在脸上 , 到目的地时 , 全身都冻透了 。
“那会儿都是坐马车或无棚三轮摩托车 , 妈妈坐什么车都晕 , 坐马车都会吐 , 为了不耽误患者病情 , 她便在马车后面追着跑 。 ”回忆起母亲年轻时的故事 , 李继庸女儿告诉采访人员 。
李继庸很重视“奉献” , 而这种奉献精神 , 也传承给了她的儿女、外孙女等 。 从她开始 , 家里三代人都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 。
见证百年变迁
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后来者
回首过往 , 李继庸感慨万千 。
李继庸说 , 年轻时很不容易 , 条件艰苦 , 甚至连医用手套都是缝缝补补的使用 , 也没有彩超、CT或核磁等 , 都是凭经验 。 早年间 , 基层缺医少药、医疗水平差 , 1958年到1978年间 , 她多次带队下乡巡回医疗 。 每次少则半年 , 多则一年 。 从黑龙江到内蒙古 , 遍布是她所带领医疗队的足迹 。 每到一地 , 从找水源、建井盖、改厕所 , 到搞防疫、妇女保健知识宣教 , 她样样都干 。 在偏远的蒙古包、在简陋的卫生所 , 诊治甚至创造条件做手术 , 李继庸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 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
如今 , 看到医疗技术、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 , 她感到很欣慰 。 已经百岁高龄的她 , 就像是这段发展的见证人 。 看到凝结了全部心血、为之终生奋斗医疗事业硕果累累 , 李继庸说:“这是多么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情 , 我感到非常幸福!”
李继庸用几十年的坚守 , 大医精诚 , 刻印着岁月 , 雕琢着人生 。 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 , 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后来者 , 为新生命的降临和女性的健康发挥着源源不断的光与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