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为什么容易“湿”
文章插图
春天,冷起来阴雨绵绵,热起来墙壁也“出汗”。这样的季节,回潮十分严重,外湿的环境很容易增加人体内湿气,湿邪困脾,从而引发身体不适。雪上加霜的是,春天除了身体湿气大涨,人体也容易春困,肝和脾常常会“掐架”。
春季肝气升发,但肝气过旺就会抑制脾脏,使身体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弱,出现脾虚的问题。一方面是春季本身就气候潮湿,另一方面是身体容易出现“脾虚”,导致水湿很难排出去。这样就会被湿气“内外夹击”,身体就特别容易出现湿气重的问题。
湿气“作祟”有5个表现
眼下,“春湿”正盛,身体有这些异常,就提示湿气重了。
头昏脑胀 当受湿浊侵蚀时,头顶部是最开始发生反应的位置。这时,你能感觉头昏昏沉沉的,如同裹着一块布,同时出现身体沉重、四肢酸懒乏力,浑身不适等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伴见发烫、略微畏冷怕风、流鼻涕等病症,产生表湿证。
关节疼痛 假如体内湿气侵袭到骨关节,大家的骨关节也会因一部分血气运作受阻而发生一定的症状,如四肢关节僵硬、伸屈不好,或发生关节疼痛厚重等病症。虽然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等。
消化受阻 湿浊困惑肝脏,伤害其一切正常运行效果,会主要表现出胸闷气短肚胀、胃口较差、乃至不想吃东西等。而因脾胃虚消化吸收不好而导致“内湿”时,还经常出现口淡、口黏枯燥、口干却不愿饮用水、怠倦困乏等气血虚、湿困的主要表现。
眼肿舌大 舌苔黄腻是湿病的主要表现,当早起出现眼皮浮肿,或有明显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则说明湿气已经“入驻”到我们体内。看舌苔以早晨刚醒来的更为精确。脾虚湿困的人经常觉得口腔内部黏腻,脸色黯淡,变黄。
大便不成形 长期性大便糖稀,身体毫无疑问受体内湿气困惑。排便后总会有一些粘在座便器上,难以冲下来,这也是有湿气的一种主要表现。
祛湿先要辨清体质
许多人祛湿,常常是不问青红皂白就用祛湿茶、薏仁水。这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用错体质,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想要有效祛湿,要根据湿气性质和不同体质,有针对性的进行。
中医学认为,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其中,内湿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身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而外湿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湿度太大所产生的。
◎ 外湿
外湿多是由于气候潮湿,或者经常淋雨、涉水,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等情况下,外界的湿邪侵入人体所导致。更多表现为身体表面的不适,比如头部胀痛、身体沉重、四肢疼痛、怕冷发热等。
祛湿要点:保持干燥。应对外湿,除了吃一些利湿的食物,更要保持所处环境的干燥,比如适当的开启空调除湿,经常晾晒衣物、被褥,下雨天避免淋雨,不长时间接触冷水等等;洗完澡或者淋湿之后要立即擦干。
◎ 内湿
本身脾胃虚弱,又如吃了太多高糖、高脂肪食物或生冷蔬果,导致身体水运不畅,湿气在体内堆积。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恶心呕吐、浮肿尿少等症状。
祛湿要点:健脾利湿。在祛除体内多余水湿的同时,还要把脾胃补起来,使身体运化水湿的功能恢复正常,保证体内湿气能顺利排出。饮食宜清淡、适量、均衡,能更好地呵护肠胃,帮助代谢,不宜经常食用油腻生冷食物、甜食、冰镇饮料等,以免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此外,炒菜或者煲汤时适量加姜、葱、蒜等常用调味料,有助于发汗祛湿。
此外,还可以增加运动,帮助缓解压力,加速湿气排出体外,推荐跑步、健走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可帮助身体脏器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有助于体内湿气的排出。
祛湿这么做事半功倍
春湿也不要一味祛湿,还应该以升补为原则,采用一些温和的食药材,在解决湿气的同时,还可达到调养身体的效果。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在春季祛湿时,要注意这些要点。
◎ 中老年人
忌寒凉燥热,宜益气健脾。由于中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多有气血亏虚的现象,要避免使用过分寒凉、燥热的药材(如车前子、干姜等)。煲祛湿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补气养血的药材比如:党参、大枣、枸杞子、淮山等,能起到益气健脾、利湿的效果。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