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彪:宋代的修史机构( 二 )


实录院以日历、时政记、起居注、诸司关报等有关材料为依据 , 还要征集大量的私家撰述及元老旧臣的回忆录等 , 整理加工编成编年体的某朝或几朝实录 , 包含的资料、内容都十分丰富 。 宋代历朝都有实录的修撰 , 共计二十部 , 大多都已散佚 , 仅存钱若水、杨亿监修的《宋太宗皇帝实录》残本二十卷 , 另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实际附传二十七篇 。
宋代所修国史 , 属于后一朝修前一朝的正史 , 是由国史院根据实录等史料加工成的纪传体史书 。 从太宗雍熙四年(987)开始修太祖朝正史 , 到南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修成高、孝、光、宁四朝国史 , 两宋共修十三部正史 , 但皆已散佚 , 现只有少数传记、志序及片段文字保存在类书及文集中 。 国史由当代人编修 , 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 , 但其间难免受政治形势、意识形态诸因素的影响 , 再加上皇帝御览的陋规 , 因此出现“国史凡几修 , 是非凡几易”的情况 。

游彪:宋代的修史机构
文章图片
(四)会要所
会要所 , 与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一样 , 都是秘书省下设置的修史机构 , 行政上属同一套组织 , 只是因为编修官及所修书不同 , 而各有不同的机构名称 。 会要也由宰相或执政提举监修 , 初由崇文院三馆官员修撰 , 北宋末始于秘书省设会要所 , 南宋因之 。 会要具有档案汇编的性质 , 记录一代典章制度及文献掌故 , 是当代处理政务的依据 , 所以对资料的搜集整理非常重视 , 除日历、实录、国史之外 , 还要调集各种诏令等政府文书档案 , 比修国史所掌握的资料更为丰富 。 会要所最后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分类编集成书 , 以供参考 , 由于会要中许多内容涉及朝廷机密 , 因此严禁传抄雕印 。 宋朝先后编撰会要十余种 , 然多已散佚 , 现存《宋会要辑稿》仍是清代人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一部残书 , 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五)玉牒所
“玉牒”之名始于秦汉 , 是皇帝封禅所用之物 。 古人以玉为通神之宝 , 因此以玉为材 , 刻以祈祷文字 , 称为“玉牒” 。 玉牒作为皇室宗牒 , 其制始于唐朝 。 宋代玉牒所设局置官始于太宗至道初年 , 当时命官修撰《皇属籍》 , 由于未能修成 , 于是在真宗年间续修 , 最终于咸平四年(1001)奏上 。 大中祥符六年(1013)诏以《皇宋玉牒》为名 , 其修书之所设在秘阁 。 元丰改官制后 , 玉牒隶属宗正寺 。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 , 始复玉牒所 , 于宗正寺置局 , 以宰臣一人提举 。 绍兴二十九年(1159)诏玉牒所并入宗正寺 , 仍以宰臣提举 , 以本寺少卿驻丞同领编修事 。 玉牒所虽属修史机构 , 但因其内容专记宗室 , 所以规模要比实录院、国史院、日历所、会要所小得多 。 宋代所修玉牒有四种(一说五种) , 即皇帝玉牒、仙源积庆图、宗藩庆系录、宗支属籍 , 其中“皇帝玉牒”专门记载一代的大事 , 类似正史中的帝纪 。 宋代玉牒今存者有刘克庄所修宁宗朝《玉牒初草》二卷 , 收入《后村先生大全集》及《藕香零拾》中 。
文章节选自游彪讲宋史系列第二部《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
游彪:宋代的修史机构】作者游彪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曾师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和著名学者王曾瑜先生 。 19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撰写博士论文 , 200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 多年来 , 一直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 , 主要集中在宋代兵制、佛教寺院经济、政治制度、宋儒与佛教的关系等领域 。 著有《宋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靖康之变》《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等 , 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