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无”青年引热议,到底是孩子“作”还是心理病?
文:Candy
科技发达、物质丰裕、父母宠爱 , 但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发病率、自残与自杀比例却连年增长 。
让我们不禁想要问一句:这代孩子怎么了?
近日 , “四无”青年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 , 什么是“四无”青年?主要表现为:学习无动力、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 。
学习无动力 , 考学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 , 并不是为了自己 , 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真实世界无兴趣 , 对生活中的事物漠不关心 , 喜欢沉溺在网络世界;
社交无能力 , 害怕或拒绝社交 , 自闭式社交 , 更喜欢“一个人”独处;
生命无价值感 , 找不到生存的价值 , 悲观消极负面情绪占据大部分情绪 。
文章图片
毫无疑问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有人说心理疾病说白了就是“作” , 以前的人都没这么“作” , 不是什么心理疾病也都没有吗?
问到父母那辈人的青年心理问题 , 才意识到现在的青少年压力太重 。
30年前 , 家里孩子多 , 除了学习还要把时间留给做农活;
一般家庭的父母不奢求孩子在学业上有所建树;
有点要求的父母 , 孩子寄托着全家的希望 , 身上背负着改变家族命运的重担 , 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心思做别的事情;
网络信息不发达 , 人和人之间的对比少 , 不容易有焦虑、恐慌等情绪;
…………
【孩子|“四无”青年引热议,到底是孩子“作”还是心理病?】那个年代的“青少年” , 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抱怨生活 , 眼前即时最好 。
而如今 , 这样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2月27日 , 因寒假作业写不完 , 11岁男孩开学当天跳楼;
3月24日 , 27岁的云南小伙阿超深陷网贷 , 在昆明一处小旅馆内烧炭自杀;
3月25日 , 河南郑州警方通报郑州财经学院22岁学生持刀自杀事件;
4月8日 , 福建初二14岁男生因玩火被罚站 , 放学后跳楼自杀;
4月9日 , 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14岁胡某疑因被举报携手机进校 , 在学校教学楼坠亡;
以上数据都是自2021年以来官方媒体的报道 , 看到这些数据 , 我们为之悲恸 , 正在年轻绽放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不见 。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 , 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
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 , 8个自杀未遂 。
这一起起骇人听闻事件的背后 , 严重地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 而报道的这些 , 只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冰山一角 。
因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时常都在发生着 , 这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
文章图片
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 它的存在是一个漫长 , 且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 这和青少年生活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 。
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 , 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如果个体遭受过创伤性打击 , 便可能构成其后来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 。
近日的热播剧《陪你一起长大》中展现了4组不同的原生家庭 , 与4组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 , 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
剧中的苏醒 , 原本是出了名的“佛系妈妈” 。
不混家长论坛、不加入家长群 , 整天忙于工作 , 更愿意给儿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
但在见识到儿子同学个个都“身怀绝技” , 她更是担心 , 如果再顺着儿子的天性玩下去 , 儿子迟早玩废了 。
于是 , 她一下子给儿子安排了各种学习任务:背拼音表、字母表、数学运算口诀……
文章图片
父母的焦虑 , 把孩子逼出“病” , 让孩子受尽委屈;
父母过分严厉的教育 , 孩子会缺少自主权 , 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父母无所不在的帮助和保护 , 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
父母吵架易怒感情破碎 , 孩子对待感情没安全感 , 甚至敏感多疑;
在这些极端宠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 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和独立性、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等等 。
这些特性可能会伴随着心理问题一起滋生 ,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 , 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孩子写字丑,以后中高考要吃大亏,抓好这3点,促使孩子练出好字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